万万没想到,波罗的海三国之行的最后一站——爱沙尼亚,会是我们整个旅行路上最富戏剧性的一站,充满了冒险和惊喜。 爱沙尼亚,也许不被大众所熟知,低调人少却让人惊艳。它正好位于连接北欧与东欧的要冲路口。正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从文化上来说,爱沙尼亚更像是个北欧国家,而不是大家印象中的东欧国家,而它最受欢迎的旅行目的地便是首都塔林(Tallinn)。 图片来自网络 在爱沙尼亚前往塔林的路上,我们的车因为超速被警察拦了下来,接下来我被带到警察局,车也被扣了……因为在帕尔努(P?rnu)警察局的一场意外邂逅,我遇到了正在休假的帅警官Risto。 在国外旅行去了这么多国家,一直期待着能遇到《爱在黎明破晓前》中那种纯纯的异国爱情。没想到,这个愿望就这样误打误撞地实现了。 图片来自网络 正如电影中男主邀请女主下车,两人一起在维也纳度过了美妙的不可思议的一天,在我们的故事中,帅警官Risto主动提出开车送我去塔林,还陪我在塔林游玩了一天。 塔林的24小时要如何度过?这篇大概就是你说走就走的完全攻略哦~ 绅士又周到的帅警官,一大早就如约到达酒店等候,接我去参观塔林老城。老城不大,即便闲庭信步,一天也足够逛完。 建于13至16世纪的塔林,三面环水,和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隔海相望,是北欧唯一一座保持着中世纪外貌和格调的城市,老城在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片来自网络 若是你也像我们一样遇上雨天,漫步在古老的城市中,看着雨滴掉落在历史悠久的鹅卵石路面上,听着嘀嗒嘀嗒的声音,犹如美妙的音符响在耳畔。中世纪风情的餐馆和售卖各种纪念品的小店,在古城中各处都可以见到。 你一踏入塔林的旧城区,便能感受萦绕的中世纪风情: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等风格的建筑群、蜿蜒的鹅卵石小道、迷宫式设计的中世纪小街、宏伟的教堂、中世纪的城墙,还有保存尚属完整的城门,无不显露浓厚的中古情调,成为整个欧洲的最佳诠释。 ![]() ![]() 石板铺就的路面尽管有些凹凸不平,但耐得住时间的打磨,几百年来本色不变,干净得赏心悦目。在老城那些弯曲往复的老街或窄巷行走,总有一种柳暗花明、曲径通幽的感觉。 ![]() 图片来自网络 童话般的亚力山大·涅夫斯基教堂(Alexander Nevski Cathedral)随即迎面而来,这座教堂拥有绚烂缤纷的外墙和俄式洋葱头圆顶,这也正是东正教教堂的标志,圆顶的结构使其很容易区别于塔林其他尖顶教堂。 我们到访的时候,不巧教堂的外墙部分正在修缮中,围起了难看的绿色围挡,只有侧面的这个角度可以较为完整的一览它的壮观。 教堂的正对面就是爱沙尼亚国会大楼的所在,据说这是俄国人故意而为之的结果,以展示俄罗斯帝国主义在历史上对于这个国家的力量压迫。 爱沙尼亚在二战前是独立的国家,二战后被斯大林纳入苏联,直到1991年才重新获得独立,所以塔林仍保留了一些俄罗斯风格的东正教堂建筑,亚里沙大·涅夫斯基大教堂就是最好的证明。 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在教堂里祷告的大部分信徒,还是头披花巾、年纪稍长的俄罗斯妇女,让人不禁感慨:战争无情,国家的分裂独立,往往意味着平常百姓的命运一夕之间就被改变了。尽管历史的车轮从来不曾停下,但从中你依然可以窥见爱沙尼亚所走过的风雨历程。 ![]() 图片来自网络 位于上城最古老的教堂当属圣母主教座堂,也称圆顶教堂(The Dome Church),自然不能错过。这座光芒四射的中世纪教堂,坐落在座堂山的中央位置,是爱沙尼亚路德教(Lutheranism,基督新教)的代表性教堂。 我不知道这个教派现在还有多少信众,从直观感受上推测是一个小众教派。如果你走进一座天主教或东正教的教堂,无论什么时候,总能看到默默祷告的教徒。然而,在路德教的这间教堂里,看到的几乎都是游客。 ![]() ![]() 1219年丹麦人入侵塔林后,有传教士开始在塔林修建此教堂,完成于1233年。之后不断的翻修和重建,使教堂呈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教堂主体建于14世纪,巴洛克式塔顶则添加于18世纪70年代末。 历史上,它曾是爱沙尼亚的德国贵族名流的教堂,教堂最大的看点便是内墙上装饰的塔林贵族家族徽章,这些徽章的年代从17世纪一直贯穿到20世纪,是塔林近代历史的见证。 ![]() ![]() ![]() 图片来自网络 Kohtuotsa观景台墙上的那句「The Times we had」,已经成为塔林老城的经典场景。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正是被这个角度的网红照片给吸引来到塔林的? 尽管天阴沉沉的、还飘着雨,但是我完全没有失望,简直太值得了! 一面红墙,一幅画卷。 两个人,一段时光,The Times we had。 在不同时间,不同心境的人来到这里,会产生不一样的悠悠岁月之感,很奇妙对不对~ 从观景台上极目远眺,依稀可见远处的波罗的海,一座鲜活的中世纪童话小城在眼前铺陈开来。 ![]() 塔林老城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多姿多彩的房屋建筑,无论走到哪里,视线里都充满了跳跃的明亮色彩。 这座古老的城市经过时光雕琢,如今散发出梦幻而又浪漫的韵味,让人迷失在中古世纪的遗风中。 在Kohtuotsa观景台,真正的超级明星是海鸥斯蒂芬(#Steventheseagull)。这些海鸥非常喜欢在城墙上驻足,若有所思地凝视着这座充满故事的老城,来到此地的人们也乐于捕捉它们一瞬间的英姿。 它们恐怕是世界上被拍照次数最多的鸟儿了~
从观景台下来,可以顺路来到亚力山大·涅夫斯基教堂旁边的Domberg餐厅看看,如果满意,可以就在那里午餐。 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爱沙尼亚的日常菜系融合了俄罗斯、北欧和德国的特点,黑面包、黑布丁和血肠都是餐桌上的标配。 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几乎都能在塔林找到符合他们日常口味的食物,比如爱尔兰人可以找到黑啤酒,意大利人可以找到披萨餐厅,而俄罗斯人则可以找到喝伏特加的小酒馆。 图片来自网络 Leib这个词在爱沙尼亚语里意味着黑面包,这种面包伴随着爱沙尼亚人的成长,很多人在离开家乡后仍对它念念不忘。Leib象征着新鲜、温暖、单纯和可靠,而坐在身边的这位爱沙尼亚人,正如这个词一样。 虽然我不太爱吃面包,但在这家餐厅却找到了爱喝的饮品——热红酒。在阴冷的深秋,一杯热红酒下肚,立刻全身暖和起来。热红酒在欧洲的圣诞集市可谓是传统饮品了,有机会你一定要尝试一下~ ![]() ![]() 塔林在历史上经常遭受外来入侵,作为被动的防御手段,从13世纪开始修建城墙,到16世纪时建成一道3米厚、16米高的围墙,把城区保护起来。在这4公里长的城墙上分布着46座高大的碉楼,形成当时北欧最牢固的防御系统。 岁月的侵蚀使其损失近半,现在遗留下来的仅有约2公里长的城墙和26座碉楼。 广场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几具高大老旧的僧侣铜像了,他们摆出双手交叉、或提灯前行的姿势,分布在广场空地上和城墙上方,空洞的帽兜下没有面孔,看起来有几分阴森。 不过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些僧侣的铜像,就一定可以看得出来它们除了没有脸以外,长长的袍子的确是拖在地面上的,就像是漂浮在半空中一般。 沿着阶梯爬上灰色的砖石城墙,斑驳凸凹的墙面让人感受到几百年风雨沧桑留下的刻痕。抬头仰望碉楼和独具特色的红瓦大尖顶,你并不会觉得有压迫感,反而像遇到立正迎宾的礼兵一样。 Kiek in de K?k 塔楼是一座防御工事,高38米、厚4米,建于1475年,现在改造成博物馆和摄影作品美术馆了,可以购票入内参观。 你可以边参观边沿城墙漫步,穿梭于小型的民俗博物馆中,一步一景,细细地品味爱沙尼亚的传统文化。 下面这些展品展示的是爱沙尼亚近代以来的巧克力品牌。Risto介绍说,他小时候吃过这些怀旧包装的巧克力,再次看到备感亲切,犹如穿越回到了童年时代~ ![]() ![]() ![]() ![]() 这座38米高的塔楼是塔林老城防御工事的组成部分,建于1470年。在16世纪晚期的利沃尼亚战争中,伊凡的军队在顶层炸出一个巨洞,但塔楼依然屹立不倒。如今,塔楼内部是一个展示中世纪武器的博物馆,展示了千百年来塔林老城的城墙、炮楼的发展史,以及关于犯罪刑罚的展览。 ![]() ![]() ![]() ![]() 据说因可以顺着烟筒看到下面厨房而得名的「偷窥厨房」塔楼,顶层现今是可以俯瞰老城美景的咖啡厅。 少女塔(Virgin’s Tower)这段城墙内现在开设着一家经营爱沙尼亚本地菜肴的餐厅,一张张餐桌就排列在城墙顶端的通道内,你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将塔林老城南端的风景尽收眼底。 ![]() ![]() 灰色的砖石城墙表面斑驳、凹凸不平,让人感受到几百年风雨沧桑留下的刻痕,漫不经心的拐进一段狭窄木梯,你可能就置身于另一个塔楼的咖啡馆中了。这个咖啡馆内用中世纪盔甲装饰,十分别致,你甚至还可以试戴一下不知属于哪位战士的头盔哦~ ![]() ![]() 在塔林城墙上,一抬头就能看到雄伟的圣奥拉夫大教堂,教堂的尖顶虽然被剥去绿色的外衣,但是也没有人急着修复这层颜色,使得整座城市更平添了几分沧桑感。 圣奥拉夫大教堂曾在世界最高建筑之争的历史上占据过76年的霸主地位,虽然不及125m的埃及金字塔霸占世界最高建筑的头衔长达世纪之久,但是成绩已相当了得~ ![]() ![]() 如果想从另一个角度俯瞰这座城市,你可以沿着城墙的塔楼一直向上走,攀至最高点,将远处的其它塔楼和华丽宏伟的亚历山大教堂尽收眼底。 ![]() ![]() 著名的维鲁大门(Viru Gate),从中世纪起就屹立于此,是老城的主要入口之一,由两座互相呼应的圆塔组成。门外是一排花铺和一排咖啡厅,门内是商业街。 出了这道城门,就离开充满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塔林老城、穿越回到现代市区了,且容我怀念一小会儿~ 这座城门建于14世纪,目前只有一部分是原始结构,依旧屹立在这里,见证着一个个时代的变迁。那些激荡的过去,和生机勃勃的现在,同样深深镌刻在这座世遗古城,镌刻在爱沙尼亚这样一个历史悠远又复杂的国家之上,带着淡淡的忧伤,却愈发美丽动人。 刚过去的十一长假,你也在旅行的路上么? |
|
来自: 彩色沙漠Maggie > 《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