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南,为何长得像鸡腿?

 大地理馆 2022-08-19 发布于北京

(陈小熊《济南济南》歌词)

清《康熙南巡图卷》中的济南府城

济南地图,为何像鸡腿

撰文:鬼箭羽

编辑:苏见羽

审校:萧太后

被舆论“歧视”的城市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津津乐道于调侃济南。不过,内容一直没什么新意,无外乎城建土气落后、城市首位度低、经济被兄弟城市压一头。当然,加上省城媒体山东卫视挖掘机、不孕不育广告的神助攻,济南再作辩解、反驳,也变得苍白无力。

久而久之,吐槽济南似乎一种舆论正确。

舆论场的漩涡中,部分在外工作的山东人也被带偏,凡一吐槽就上升到文化保守、体制落后云云。

2018年11月,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GaWC)研究编制全球城市分级排名中,香港、北京、上海、台北、广州、深圳等跻身Alpha,俗称“全球一线”;包括济南在内的13个城市跻身Beta级别,俗称“全球二线”。

其他城市入选,舆论毫不意外,但看到济南就不淡定了:国内新一线都不是,凭什么能入选“全球二线”?

济南莱芜合并打响了2019年行政区划调整第一枪。放在别处,这也许是充满正能量的行为,至多是个正常的新闻。但是,因为新闻主角是“弱省会”济南。于是,舆论又来开始这样轰炸: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济南坐不了

不甘心做省内老二(三),济南拿莱芜开刀提高GDP

济南和莱芜,突然开始的一场城市并购之路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事,来聊聊一些背后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地理知识。

济南地图:鸡腿变人字

大地理馆1月12日发送的推文《请回答,中国地理2018(点击即可阅读)盘点了中国2018年行政区划调整,发布了这样一张地图:

合并莱芜之前的济南地图像一只鸡腿;合并之后的地图则像一个“人”字。

城市和腹地的结合,往往以沟通便利为宜,济南地图边界为何如此曲折蜿蜒?

大地理馆曾经推送过一篇叫大山东地理:一部国演义”》的文章,其中提到:

山东是个“三元格局“区域“:自然、人文版图三足鼎立

各区域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交织,交汇点就是泰山山区

泰山就是花托,将三瓣莲花,盛开在山东大地

泰山是山东地理的结点,以泰山为原点,衍生出三种色彩的地理单元

山东三大流域版图:胶东诸河流域、黄河海河流域、淮河流域

山东三大州郡版图:青州、兖州、徐州

山东三种文明版图:海岱文明、河济文明、淮海文明

山东三大方言版图:胶辽官话区、冀鲁官话区、中原官话区

山东三大城市群:胶东半岛城市群、鲁西北城市群、鲁南城市群

这样的地理格局,对济南产生了怎样影响?济南地图“鸡腿”的奇葩造型,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从地理中来找答案。

鸡腿:黄河与泰山的作品

今天看到的济南市(莱芜合并之前)版图,确立于1973年。从1949年到1973年期间,济南及周边的行政区划调整十分频繁。

以上地图,有两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

  • 平阴、长清加上今济南主城区这块区域,组合起来就像一个鸡腿,无论其他区域如何变化,这几个县区的版图十分稳定。

  • 济南、泰安、莱芜区域,是一个近似三角的区域,三城位于泰山南北,是一个被泰山阻隔、但有密切联系的泰山三角联盟

我们通过地形图可以看到,这个“鸡腿”其实是一块隆起的山地丘陵,主体部分就是泰山山脉。

济南城市区域的地理环境,被两样东西决定:河与山。河,先是济水,后为黄河,就是黄河各个时期的河道。山,是泰山,泰山山脉。

从字面就可以确定:济南的字面意思,就是济水之南。江、河、淮、济,曾是古代中国的四渎(注:渎,河流)消失的古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从今山东北部注入渤海,中下游几乎跟黄河并行。喜怒无常的黄河经常发脾气改道,济南以北黄河就占用了古济水。

很多人的印象里,济南和泰山没有关系,其实二者关系十分密切,这就引出了一个关于济南的冷知识:

古代贵为五岳之尊、今日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泰山,其实并非只在泰安市境内泰山山脉,是跨济南、泰安两地的,且绝大部分山区在济南市区域,泰安市的泰山景区只是主峰及周边山头。这差不多就像:武夷山分布在福建、江西,但多数人以为武夷山只在福建。

济南南郊的千佛山、长清灵岩寺所在的山区,都是泰山的组成部分。黄河与泰山之间的这片空间,坐落着济南城,那里既是济南的摇篮,也是它的腹地。

济南下辖区域,几乎就是被泰山和黄河圈起来的,这种行政区划的形成,是“山川形便”原则下产生的。

这个鸡腿,就是这么形成的。

1989年在平阴、长清、天桥、槐荫、历下、历城基础上,章丘、济阳、商河划入济南——圆滑的鸡腿,变成了炸鸡腿

从地理条件看,济南城市要发展,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山河(泰山、黄河)的胁迫,而且,古代随时都有黄河改道带来的威胁。这种情况下,城市发展很难跨越大河阻隔,所以,受其限制,济南管辖区域几乎是都在黄河右岸。

古代经济、人口规模条件下,这样的区域或许能够容得下一个省府,但要成为一个人口大省、经济强省的区域中心,这样的空间就显得十分局促了。

济南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城市空间和腹地的拓展,首先要完成跨河、穿山。

关于跨河,距离济南市区一步之遥的齐河,早就有划入济南的传闻,齐河这个地名就是“济水”的意思,地理和文化上跟济南可无缝对接,只是涉及德州方面的利益,一直未能“入济”;关于穿山,莱芜的划入就是一个实际行动,济南从东南方向跨越了泰山山地。

实际上,这并非莱芜和济南首次在一起。太遥远就不扯了,我们从明清时期济南府版图来科普下。

济南明府城范围图|

明代,济南管辖区域包括了今济南市、莱芜市、泰安市北部,以及德州市、滨州市的一部分,不仅跨越整个泰山山区,而且还有一段海岸线。当时,济南是省府、泰安是州(高于县,小于府)、莱芜为县

明代近三百年,位居泰山两侧的三城,在行政上是一体的。

清代,济南府管辖范围缩小很多,部分区域划入武定府、青州府,泰安从州升府,并管辖了莱芜。包括莱芜在内的泰安府与济南府,以泰山主峰和山脊线为界

从海拔高度上看,泰山最高峰也不过1500多米,似乎不算大的障碍,但是不要忘了:泰山崛起于低平的华北平原,对于平原上的人来说,眼前的这列山脉显然属于庞然大物…

古时候,对泰安、莱芜和济南而言,相会很难,泰山山脉仿佛一条银河。

穿山跨河:济南的永恒命题

泰山是济南、泰安、莱芜之间的分水岭,它和沂山、鲁山等组成的泰沂山脉,是划分齐、鲁诸侯国的天然界限。

|山东省南北分界示意图|

制图-公子羽/大地理馆

山东西部的黄河以北区域,则是齐与赵、魏等国的缓冲区。这块区域内,黄河河道不断变化,冲积形成的平原在黄河故道与济水之间,所以称河济平原或河间平原,河北的河间府得名也因为此。

|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宋末元初,赵孟頫名画《鹊华秋色图》描绘了济南市北郊的风景,很多人将图中的河流解读为“黄河”,其实,当时的黄河是从今东平湖、向南改道,从江苏北部的淮河进入黄海的,直到1855年,黄河下游才通过改道,从古济水河道流经济南。

|历代黄河改道示意图|

从地理单元看,无论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山东大致被分成了三块,大体对应着古九州中的青州、兖州、徐州(注:这里的徐州是大区,不是城市)

|山东省南北分界示意图|

制图-公子羽/大地理馆

从地理单元和区域文化来看,济南本来是边缘,而不是中心。明代将这三块区域进行整合,变成了今山东省的模样——整个山东的地形最高点是泰山,济南、泰安,分居北、南。统治者权衡之下,将泰山北麓的济南设置为新组建的行政区的中心。

省府济南城的明代城池并不大,比它的邻居青州府城略小,比兄弟省山西省府太原城的规模几乎小了一半,这也是因为受限于局促的空间和自然地理条件所致。

到了清代,明府城外又修了一道外城,城区面积才有所扩大。

|《康熙南巡图》中的济南府城|

  • 首先,济南山水方位反常。有山、有水、有平地,听起来是个不错的宝地,但济南这个地理环境跟其他城市并不一样。一般来说,聚落选址坐北朝南,背山面水,但济南却是反向的,它的环境是背水、朝山。

  • 其次,济南守着的黄河不是温顺的母亲河,是一条含沙量极大、不断改道,最终成为地上河的黄河。

  • 第三,黄河进入山东从西南向东北流,河流与山体呈一个斜向夹角。济南可拓展空间被限定在三角区域。

  • 济南区域看起来很平坦,其实内部小的起伏不断。

严格来说,济南城建在一个从泰山北麓,到黄河岸边的缓坡上。笔者读书的大学,即位于济南,那里曾有座著名的“山”形南门,进门之后则是两条分向两侧的校内干道,从南门大道到北门,几乎是一路下坡——两门之间,海拔落差有数米。一时间,形成了“歪门邪道下坡路”的段子。

校园位于城区东北部,还有这样的起伏,何况是距离千佛山更近的老城了。所以,济南城市规划,就是在这样的极不规则的地形环境下进行的。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将气候、土地条件好,安定、富饶的地方称为天府,陕西关中盆地、山西太原盆地、四川成都平原、江南太湖平原、福建福州盆地、北京小平原、沈阳平原,都有被称为天府的记载。

山东之地以今天来看似乎十分安定,在古时却是多灾多难之地。济南首当其冲,但因为军事战略上十分重要,而且位居三大地理单元的结合部,于是成为省会所在。

中国的经济中心是个-南北问题,山东的经济中心是个-东西问题。明朝建省以来,山东的经济中心先在西部运河沿岸,后来变成胶东沿海——济南从来不是省内最大的经济中心,政治、文化中心是其最重要使命

山东的运河或沿海地区,从来都是带状经济,群狼并起,从来就没有超大城市,山东省内、济南、青岛、烟台,在区位和综合实力上,各有所长。青岛虽看起来比较突出,但其实不仅无法变成北上广深那样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辐射能力上也无法跟重庆、武汉、杭州相比。

跟青岛互有长短的济南,为了把自己变得更出色,也曾不断地主动寻找发展机遇。这里有一个关于它的另一个冷知识:它是晚清以来第一个主动对外开埠的省府。

我们知道,近代中国大门被列强打开,签订各种条约开放的沿海、沿江城市多是被迫开放。1904年,封建城堡里的农耕文明熏陶的内陆城市济南,主动对外开放。“自开商埠”的城市,中国拥有完全自主权。

1904年5月19日,清政府正式批准济南自开商埠,在古城西南4000亩区域按照欧洲城市商业区进行规划,东西以“经”命名大道7条,南北以“纬”命名公路11条。

|近代日绘济南鸟看地图|

上图中两道城墙外的城区就是商埠区

清晚到民国时期,商埠经济发展、军事地位先要,让济南城市规模比封建王朝时期扩大了数倍,由一座重儒的封建城堡转向近代化城市——根据民国时期出版的地理教科书、地图集的呈现,济南在国内的综合地位在十名左右为重点建设的都市。

|济南商埠区局部|

图源:山东商报

但是,地理条件依然在发挥作用,是枢纽而非中心的济南,稍微懈怠就很容易被赶超。同时,它本身底盘也不大:从被解放到改革开放时期,济南行政版图数次调整,1973年以来确立的“鸡腿”模样的济南市,并没有恢复历史上济南府的版图,面积在全国各省会中属于偏小的

早些时候,山东省和济南市并没有在意这些,在战略上将青岛作为龙头发展,天资本不出色的济南逐渐变得中庸。20世纪90年代以来,等到周边甚至中西部省份纷纷做大做强省会之后,山东和济南才意识到:所谓均衡战略,并不被舆论看好。

当杭州、天津、西安、重庆、成都、武汉、郑州等纷纷成为网红后,山东和济南意识到:没有强省会的区域,会越来越被尴尬。

面对舆论压力和城市比拼的竞争局面,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在面子上是挂不住的,面临周边大都市的包围,山东亟需一个强省会名片。

要做大做强城市,拓展地盘腹地是必须的,北京、天津就曾因发展需要不断划入河北省的区域。对于山东省来说,跨越山河阻隔、拓展空间的行动,其实已经姗姗来迟,但毕竟还是迈出了一步。

只是,面对泰山这么个庞然大物,济南的各个城区,很难像北京、上海、郑州、石家庄那样连成一片。显然,从空间尺度看:因为地形限制,“大济南”建设难度远远高于大北京、大上海、大南京、大武汉、大成都、大郑州等等;从时间上看,“大济南”做大的黄金时间已经错过,但既然要做强省会,那就别再犹豫,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吧。

|济南与山东区域地形关系图|

制图:公子羽/大地理馆

|成都-重庆与四川盆地地形关系图|

制图:公子羽/大地理馆

莱芜划入或许不是终点。如果山东要矢志不移地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级的大济南:一个跨越泰山、穿过黄河,莱芜、泰安及周边邹平、齐河等都被纳入大济南区域。

如此大济南在建设模式和城市景观上也将创造一种新的模式:

山河的阻隔,无法让大济南区建设成片的都市连绵区

(注:经济地理学家周一星提出的概念)

泰山成为大济南的城中山,彻底变成“城市中央公园”。

济南将是一座没有绝对中心的多点开花都市

登上济南(泰山)之巅,俯瞰齐鲁大地

这将是一座建在山东之巅的大山城

由此可知:济南的城市规划、发展是很不容易的,对其GDP和城建,应该给与充分的理解;对于其扩展地盘,无论是周边齐河、邹平,还是莱芜、泰安,都跟济南在文化上有着联系,同属泰山区域,并非强行并购;济南做大,跟郑州、武汉、成都做大,并没有本质区别,其他强省会这么干的时候,媒体是很宽容的,对济南也应该一视同仁。

因为地理条件的特殊,济南的强省会战略,注定无法复制别人的经验。

济南、莱芜、泰安可以统一规划,打造山、河、湖、泉、林、城为一体的生态型城市,主城区是政治文化和第三产业中心,莱芜区域主打新兴工业经济,泰安和长清、平阴、主打生态旅游

那画面太壮观,那过程很漫长……

论以及最后的彩蛋

  • 济南地图像鸡腿,是由黄河与泰山塑造的。

  • 黄河和泰山确立了济南、泰安、莱芜三角地缘格局,也是山东“三国宴会”地理格局的描绘者。

  • 换个角度看,济南就是山东省地图的缩影,因为——山东也是一条鸡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