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人与情人的节

 程穆泽 2019-02-14

2月14日,是西方的圣瓦伦丁节。但却被中国人巧妙地赋予了一个浪漫温馨的称号――情人节,或许这在西方人都没有想到吧。

西方人把2月14号这天的节称为“圣瓦伦丁节”,而中国的商人们却无比智慧的把“拿来主义”发扬光大,硬是把“圣瓦伦丁节”通过巧妙翻译改造成了“情人节”,由此,家外有小情人的那些人便欢呼雀跃,庆幸聪明的生意人为自己可以和情人过一天浪漫的日子而沾沾自喜。捧上一束红玫瑰或蓝色妖姬,送上一盒精致包装的巧克力,携手看一场小资情调的电影,共进一顿浪漫的烛光晚餐。而外国友人也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精明,能把情人和瓦伦丁捆绑在一块,真是聪明的很呐。

连洋大人们都想不出可以把瓦伦丁节硬生生翻译成情人节。如果早点知道,倒是可以很好的把他们的文化早一点通过文明的方式(而不是武力)推销到世界各地,也由此可以显示出洋文化的先进性和文明性,而不会发生近两个世纪以来地球人给他们扣上的“殖民强盗”的帽子了。

有一个例子可以很好的说明西洋人不如我们国人聪明。德国人想把他们引以为傲的“BENZ”汽车推销到中国市场,可中国人认识洋文的并不多,怎么样才能让中国人接受这个高端牌子呢?最初,他们厂家的销售人员发现这款车在中国根本卖不动,他们大惑不解,为什么这么好的汽车中国人却不喜欢?后来通过调查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国人把“BENZ”直译成了“笨死”或“奔死”,如此不吉利的汽车谁还会开!倒是中方合伙人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把“BENZ”音译为“奔驰”。于是销量猛增,并成为有身份地位的象征。

可见,国人是智慧的,尤其是生意人。他们把人家纪念瓦伦丁的瓦伦丁节打造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那就来说说这个与情人节并无直接关系的圣瓦伦丁节。这个节日与基督教的传教人员瓦伦丁有关,他在2月14日被处决,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一天定为瓦伦丁节。

关于瓦伦丁节的由来,西方社会也有几种看法,一种认为是教神节与圣瓦伦丁纪念日结合产生的。一种认为是西方古人认为2月14日是鸟类发情配偶的日子,这一天又正好是瓦伦丁节,由鸟发情联想到人也会发情,于是就与谈情说爱联系到了一起。

不管怎么说,这些故事都是基督教徒们过的节日。


19世纪,英国人把圣瓦伦丁节由欧洲大陆带到了北美大陆。20世纪开始把它与巧克力、糖果和玫瑰扯上了钩。

传说最早是20世纪30年代时,日本人为了让在日本生活的外国洋人高高兴兴的过瓦伦丁节,商家推出了精美的巧克力包装,大受欢迎。

再结合到欧洲大陆的习俗,于是鲜花、巧克力、晚餐和贺卡成了这个节日的主题,也深受年轻男女的喜爱。

不过,后来美国社会背离了单纯情欲的观念,瓦伦丁节已演变成一种联络友情的节日,无论亲人、恋人、友人,过瓦伦丁节都是增进情谊的沟通方式。

国人本来是不知道瓦伦丁节的。随着不断迎来送往,西方的节日便被国人接纳和吹捧,西方文明也被视为时尚与先进的代名词。

中国的商人们成功的把瓦伦丁节刻意改造成为情人节,激情地杜撰,然后热情地宣传,刻意炒作三十年之后,国人便都以为外国的瓦伦丁节的别称就是情人节了。

炒作成功后,其他洋节日也开始在东方大地上大行其道。母亲节、万圣节、复活节、圣诞节、愚人节……等等,国人都把它们过的神圣而又隆重,让洋人们也惊诧不已。

国人们过这些洋节是很有创意性的。除了鲜花、巧克力、贺卡,还与时俱进的推出了外国人也想不到的红包礼物,在瓦伦丁节这天发一个微信红包给情人,必定要写上“1314”和“520”的字样,以示浪漫、真诚和忠心。洋人们不懂啊,啥意思呢?国人们便骄傲地说“1314”就是一生一世,“520”就是我爱你。多么浪漫,多么有情调,多么富有爱心。

仔细琢磨一下,觉得也不对啊。按我们习惯的念法,“1314”应该念成“妖三妖四”才对,不是说“4”这数字不吉利么,或者按谐音也可以念成“要散要死”。那么,“520”也可以念成“我俩冻”了。

呵呵,我想,洋人们应该是彻底糊涂了,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

“情人”这个词语在汉语里是具有贬义性的,它是指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的破坏婚姻家庭的人。“情人”的别称有很多,比如“第三者”、“姘头”、“相好”、“小三”、“破鞋”等。国人是最痛恨破坏婚姻爱情的第三者的,把他们称为“不要脸”、“狐狸精”。逮到后必定是千夫所指一顿暴打。

随着社会“进步”,先富起来的有钱人对婚外情有了巨大的渴求,情人便堂而皇之登堂入室。有人甚至以外头有几个情人而引以为傲。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包养几个情人好生供着,给花给钱给车给房,来个金屋藏娇。

情人,从过街老鼠变成了香饽饽,让一些人不安份的灵魂有了荷尔蒙躁动的欲望。自由主义把人们压抑的心解脱了出来。

有人说了,“情人”就是指“有情人”。这话也对也不对。按习惯性思维,情人是婚外恋人,是不道德的。而“有情人”是指双方互悦式的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话是对婚姻有严格界定的,它是指没有成婚的男女双方由恋爱步入婚姻。

有情人,在爱情的道路上也会好事多磨,有些能终成眷属,有些则有缘无份成不了一对夫妻。但情人没关系,他(她)只是互相之间肉体的需求,其间还需用大量的金钱来维系情人关系。红(蓝)颜知己、情人与爱人,这中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有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情人不必忠诚于爱情,因为他们只求于婚外恋的肉体刺激和些许精神互动。

情人不是爱人,但爱人包含了情人。“爱人”这个词,是国人对夫妻间美好固定感情关系的称谓,具有生活与革命的双重属性,是人生道路上忠诚的伴侣。

所以,中国便把忠贞不渝的爱情看作至高至尊的道德标准。牛郎与七仙女的故事正是符合了人世间这种崇高、美好与和谐的规范。人们便把爱情稳固、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同甘共苦、坚贞不渝这些对美好感情生活的向往全都寄托在了牛郎织女身上。七夕节也被赋予了不背叛婚姻坚守海誓山盟承诺的道德内涵。

显然,七夕节所推崇的爱情价值观与情人节的金钱肉体等价交换的价值观是迴然不同的。所以,把七夕节称为情人节也是不合逻辑和伦理的。七夕节只能是信守爱情的文化升华,而情人节却隐含了背叛婚姻爱情的情愫。

那些精明的商人们把七夕节炒作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正是迎合了某些国人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也是为了西方文化入侵披上一层迷感的外衣。从没听说过外国人会把他们的圣瓦伦丁节称为“外国的七夕节”,更不会把他们的圣诞节称为“外国的春节”。

随着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他们先进的文化和技术自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如果过度的崇拜,一味的全盘拿来消化吸收,而摒弃了自己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不自信,也是对自身制度不自信的表现。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可以相互吸收共同发展,但绝不能被吞并。

有个笑话说情人节与清明节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的共同点是都送钱送吃送礼,不同点是一个是哄活人开心一个是哄死人开心。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一味的送出去不行,本着对等的礼尚往来的原则我们也要拿一些来。但这个“拿来”不是生搬硬套的不加选择的全盘接收,而是应该有所甄别和选择的拿一些适合于自己的。我们应该有自己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别人用枪炮和糖衣炮弹“送来”的我们不能也照单“拿来”,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挺起脊梁,自己来拿!

我们不强推“送去主义”,也反对不加分辨的“拿来主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本着平等友好协商的原则共同推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东西方文明相互交融的基础上,让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七巧,我们等着你,在花前月下聆听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的甜蜜私语,在迢迢河汉中期许男女纯真的爱情。

让我们坚守爱情,不做婚姻的背叛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