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镜煤、亮煤、暗煤、丝炭区别

 昵称62133904 2019-02-14

       煤作为一种岩石,人们用肉眼或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出它在组成、结构和物理性质方面有其不同的特点和差异,从这些标志入手,可把煤划分出许多岩石类型。用肉眼观察时所作出的划分称为宏观煤岩类型,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所作的划分称为显微煤岩类型。

根据成因、化学性质和岩石性质,煤可被区分为腐植煤和腐泥煤。岩石类型(Lithotype of coal)这一术语是指煤层中用肉眼可以识别的不同条带,是用肉眼区分煤的岩石分类的基本组成单位。表3-4列出了腐植煤和腐泥煤的煤岩类型及其最重要的特征。


表3-4                   烟煤的类型和煤岩类型(据E.Stach,1992)

煤的类型

煤岩类型

肉眼可识别的特征

腐植煤

镜煤

亮煤

暗煤

丝炭

光亮,黑色,一般很脆,常具裂缝

半亮,黑色,极薄层状

暗淡,黑色或灰黑色,坚硬,表面粗糙

丝绢光泽,黑色,纤维状,软,极易碎

腐泥煤

烛煤

藻煤

暗淡或弱油脂光泽,黑色,均一状,非层状,很坚硬,贝壳状断口,黑色条痕

像烛煤,但外观略带褐色,褐色条痕

上文摘录于 中国矿业大学-《煤化学》-第三章

腐植煤煤层通常由镜煤(光亮条带)、亮煤(半光亮条带)、暗煤(暗淡条带)、和丝炭(矿物木炭)组成。其中镜煤和暗煤是简单的煤岩类型,亮煤和暗煤是复杂的煤岩类型。在光泽强度上丝炭和暗煤是暗淡的,镜煤和亮煤则是光亮的。

(一)镜煤

镜煤呈黑色、深黑色,光泽强,明亮如镜,因而得名;是煤中颜色最深、光泽最强的类型。其质地纯净而均匀,以贝壳状或眼球状断口和垂直的内生裂隙发育为特征,性脆,但脆度次于丝炭,易破碎成棱角状小块,在煤中常呈透镜状或条带状,有时线理状夹在亮煤和暗煤中。镜煤的颜色、光泽和内生裂隙数目均随煤化程度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在显微镜下观察,煤镜轮廓清楚,质地纯净,主要是木质纤维组织经过凝胶化作用形成的,也是一种简单的煤岩类型(结构镜质体和均质镜质体等组成)。镜煤的挥发分和氢含量高,粘结性强,矿物质含量较少。

(二)亮煤

亮煤是煤中最常见的煤岩类型。其光泽仅次于镜煤,性较脆,内生裂隙较发育,密度较小,有时有贝壳状断口。其均一程度不如镜煤,往往可见细微纹理,在煤层中常呈较厚的分层或透镜状出现。

在显微镜下观察,亮煤的组分也比较复杂,与暗煤相比,亮煤中的镜质组较多,而壳质组和惰质组较少。亮煤的各种物理、化学和工艺性质多介于镜煤和暗煤之间。

(三)暗煤

暗煤的颜色为灰黑、暗黑,光泽暗淡,致密坚硬,韧性较大,密度大,内生裂隙不发育,层理不清晰,断面粗糙,断口呈不规则状或平坦状。在煤中形成较厚的分层,甚至单独成层。

在显微镜下观察,暗煤组成相当复杂,一般镜质组较少,壳质组和惰质组较多,矿物质含量较高。由于其组成的复杂性,故各种暗煤的物理、化学和工艺性质均不相同;一般富含壳质组分的暗煤,往往略带油脂光泽,挥发分和氢含量高,粘结性好;富含惰质组分的暗煤略带丝绢光泽,挥发分低,粘结性差;富含粘土矿物的暗煤,则密度大、灰分高。

(四)丝炭

丝炭外观像木炭,颜色灰黑或暗黑,具有明显的纤维状结构和丝绢光泽,疏松多孔,性脆易碎染指,其空腔常被矿物质填充,称为矿化丝炭,其致密坚硬,密度大。丝炭在煤层中,一般数量不多,常呈透镜状沿煤的层面分布,多数厚12mm至数毫米,有时形成不连续的薄层。

在显微镜下观察,丝炭具有明显的植物细胞结构,有时能看到年轮结构。丝炭组成单一,由惰质组的组分组成,是一种简单煤岩类型。丝炭的氢含量低,碳含量高,挥发分低,没有粘结性。由于丝炭孔隙度大,吸氧性强,所以容易发生氧化和自燃。丝炭含量高的煤其可选性差。

通过显微镜的观察,腐植煤的四种煤岩类型(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是由三种显微煤岩组分(镜质组、壳质组和惰质组)以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的。镜煤和丝炭的显微组成是单一的。暗煤和亮煤这两种复杂的煤岩类型是由三种显微组分的不同含量组分组合而成的。

腐植煤的煤岩类型和显微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3-1所示。图上沿轴部分的长方形表示组分,圆圈表示四种煤岩类型。而箭头指出组分参加到这种或那种煤岩类型的组成中,并以线的粗细或虚实来说明每种组分的重要程度。

3-1 腐植煤的煤岩类型和显微组分之间的关系(P35

我国一些煤田煤岩类型,在组成上的特点是镜煤和亮煤的含量很高,丝炭和暗煤的含量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