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猪“祈诸事如意,3D复古添彩

 太乙ocwfrzeutj 2019-02-14
2019-02-14 03:18:42大公报
  
 
  图:“博物馆裏过大年”成为今年春节很多海内外民众过节的新选择\大公报记者李阳波摄

  2019年是农曆己亥猪年,春节期间各大博物馆猪主题文物当之无愧成为观众热捧的主角。陕西各文博馆共推出920场文化活动,独具特色的“玉猪龙”“彩绘陶猪”“玉握猪”等文物吸引了1196万海内外民众走进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亦展出一件使用3D技术修复的青铜“猪卣”(音同有)为猪年新春助兴。每天大批遊客排队争睹古代“吉猪”风采,期盼全年“猪”事如意。在营造有温度、有情怀、有内涵、有文化节日氛围的同时,也让“博物馆裏过大年”成为一种新年俗、新常态、新时尚。\大公报记者 李阳波、张帆

  大年初一开始,陕西韩城芮国遗址博物馆便迎来大批参观的民众,很多人一进馆便直奔镇馆之宝“玉猪龙”展台,希望能在猪年伊始争先一步沾沾国宝的福气,博个好彩头。据悉,这件“玉猪龙”是古芮国国君夫人芮姜的陪葬品,通长14.2厘米,肥首大耳,一双圆眼略凸起,身体捲曲形成首尾几乎重合的环形,精美大气。芮国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件“玉猪龙”应是祭祀的礼器之一,透露了5000年前关中地区的古人对“五穀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嚮往。

  “玉握猪”随葬求来世富足

  与“玉猪龙”抽象造型不同的是,陕西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珍藏的汉代“彩绘陶猪”则更为形象写实。今年元旦开始便成为“网红”,春节前后专门前来一睹真容的民众络绎不绝。“彩绘陶猪”身躯肥大,长嘴大耳,陶猪塑造细腻,形神兼备,憨态可掬。不仅真实还原了汉代家禽猪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汉代“事死如事生”,将现实生活搬到“地下世界”的理念。来自上海的遊客张先生在参观后感慨汉景帝一心为民,生前为天下百姓生计辛劳,死后还要将百姓日常生活最常见的猪圈、猪等陪葬在身边,祈愿国泰民安。

  据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员吴梦茜介绍,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拥有猪的数量是一个人财富的象征,人们不仅饲养猪,还将猪的形象做成陶俑猪和玉雕,埋葬在亲人的墓葬中,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该馆汉代展厅展出的“玉握猪”便是典型代表。

  3D打印助青铜猪卣重现

  上海博物馆展出的猪卣大约铸造於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猪卣由两个相背的猪首合为丰满的器身。猪的双耳竖立,鼻子微捲,连两个鼻孔也清晰可见,造型可爱。而四个猪蹄向前方有力踏出,则有奋发向上之意。猪颈部有如意头形桥钮,而腹部装饰着精緻华丽的云纹,还有羽状纹饰和蝉纹装饰,气质华丽尊贵。

  青铜一向被誉为国之重器,卣是一种中国古代酒器,在商代和西周时期盛行,外观上大部分为圆形或椭圆形,底部有足,雕有精美纹饰。常见的卣多为鸟兽形状,而猪作为卣的造型非常少见。这件最新修复的猪卣颇具传奇经历。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介绍,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上博专家从金属冶炼厂征集到一件残件,近年结合传统修复技术和3D打印科技,终於使之成为一件完整的青铜器。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也曾出土过猪形文物——2004年5月,在上海崧泽文化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出土上海最早的猪。这隻上有红彩的陶塑小猪肥头肥脑,四腿粗短,野猪的特征几乎蕩然无存。曾经参与主持发掘工作的陈燮君表示,这一发现证明上海地区6000年前已有家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