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男,姓风,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四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任帝。
苍芒二十年(庚申,公元前5221年),风和出生在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风和是纯血缘伏羲氏部落一位杰出的男性大酋长,少年时代就很有个性,聪明活泼、机智多谋、胆大心细,敢想敢做;同龄的男孩和女孩,没有一个能和他相比,不到二十岁就被推选为本部落大酋长。上任后的他,大胆改革祖宗留下的一些不合理规章制度,受到许多族民的拥护。首先,他对以女性为主体的婚姻制度提出质疑,认为这是一项极不合理的女权制度,于是主张氏族社会男女平等。男人可以到女人的部落去结婚,女人同样也可以到男人的部落结婚。他的这一提议立刻在部落里引起轩然大波,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无视祖宗规矩,倒行逆施的叛逆想法。然而,年轻一代大多数男子支持他,他们把这一建议提交给了帝节曲。此时的帝节曲年老保守,在此事上没有支持他。无怀氏二任帝节曲晚年时,女娲氏开始争夺帝位,争夺大伏羲氏的执政权,这一要求也没有得到帝节曲的支持。于是,女娲氏宣称如果下一届帝继续由无怀氏担任,女娲氏部落就退出大伏羲氏联盟。在这种情况下,帝节曲只好推荐纯血缘伏羲氏的大酋长风和为帝位继承人。 节曲三十四年(丙午,公元前5175年),帝节曲病死,风和即位称帝,仍立都于象城。风和执政期间,对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旧制度进行必要改革,引起了一些保守势力的反对。反对最激烈的是女娲氏部落,他们以风和不尊祖训、不守祖宗章法为借口,拒绝接受风和的管束,并从大伏羲氏族中分裂出去。这是伏羲女娲政权成立两千五百年来第一次大分裂,这次分裂致使大伏羲氏族从强盛走向了衰弱,也加快了社会制度从公有制向私有制过度的进程。风和执政时期,首先对婚姻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以男人为主体的父系婚姻制度,男人可以娶外部落女子为妻,而男人在部落建立永久性家庭,生了孩子以父系家族延续。风和的这一改革,加速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灭亡,一个新兴的父系氏族社会正在孕育诞生。此外,风和执政时期还创制了上元太初历,使远古时代的历法更加准确。风和执政的晚年,并没有将帝位外传,而是控制在纯血缘伏羲氏手中,推荐自己的侄子节氏为帝位继承人。 风和二十四年(庚午,公元前5151年),年71岁的风和卒,其遗体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