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暤,女,姓风,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第四十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十五任帝。
肆杤三十一年(丁酉,公元前6384年),团暤出生在纯血缘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伏羲女娲政权是当时中国最大一个氏族联盟集团,共有大小部落一百多个,除纯血缘伏羲氏部落外,比较大的部落还有: 1、中央氏,活动于沁水流域,都于沁阳(今河南焦作西南)。 2、柏皇氏,活动于王屋山一带,都于柏香(今河南济源东南)。 3、共工氏,主要活动在太行山一带,都于天柱(今山西忻州静乐县境内)。 4、朱襄氏,活动在黄河以南,都于襄城(今河南许昌西南)。后迁于襄城(今河南南阳方城县广阳镇古城)。 5、昊英氏,活动在伊水一带,都于鸣皋(今河南洛阳嵩县东北)。 6、栗陆氏,活动在西华及栗广之野,都于栗城(今河南商丘夏邑县古城)。 7、骊连氏,活动在华山以西,都于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区)。 8、葛天氏,活动在黄河以南,都于长葛(今河南许昌长葛),后迁于葛寨(今河南洛阳伊川县西南)。 9、阴康氏,都于太康(今河南周口太康县),后迁于蒲峪(今陕西渭南华阴东)。 10、金提氏,都于太白顶(今河南南阳桐柏县)。 11、视默氏,都于犬丘(今陕西兴平东南)。 12、乌明氏,都于东明(今山东菏泽东明县)。 13、尊卢氏,都于鸿卢水(今河南三门峡卢氏县); 14、混沌氏,都于屯留(今山西长治西北),后迁于盘古(今河南济源克井镇西)。 15、大庭氏,都于具茨山(今河南新郑)。 16、有巢氏,都于朝城(今陕西渭南大荔县朝邑镇),后迁于巢城(今安徽六安寿县华祖乡)。 17、无怀氏,都于裴城(今河南驻马店遂平县),后迁于怀城(今河南焦作武陟县西陶镇古城)。 18、赫胥氏,都于象城(今河南漯河舞阳县东北)。 19、祝融氏,都于太白(今陕西宝鸡岐山县祝家庄西北)。 20、女娲氏,都于凤城(今陕西宝鸡凤县),后迁于女娲城(今河南周口西华县)。 此外,还有纪通氏、仲起氏、阳候氏、宿沙氏等,也是一些比较大的部落。伏羲女娲政权的创始人是伏羲和女娲,最初是由纯血缘伏羲氏一族执政,后改为各大部落有德者轮流执政。纯血缘伏羲氏虽然不再继续执政,仍然有着对执政帝的监督和罢免权,对各部落执政过程依然拥有控制和管理的权限。有时在民主评选没有结果时,便由纯血缘伏羲氏大酋长出任帝位。 伏秧十五年(己巳,公元前6352年),赫胥氏第五任帝伏秧在华山打猎时摔死,大伏羲氏族各部落大酋长联合罢免赫胥氏的执政权。几个较大氏族部落又为帝位发生争执,纯血缘伏羲氏的大酋长团暤挺身而出,平息氏族内部混乱。于是,各部落大酋长一致推举其为帝。团暤即位后,仍立都象城。其执政期间,大伏羲氏族各部落之间虽有些摩擦,经过团暤调解,矛盾很快消除;其执政晚期,重用尊卢氏大酋长秦枪,并把他推举为帝位继承人。 团暤二十九年(戊戌,公元前6323年),62岁的团暤卒,其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舞阳县贾湖遗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