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伏羲女娲政权的十任帝

 庶民临风 2019-02-14
  羲暤,男,风姓,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十任帝。
  
伏泰九年(己丑,公元前7472年),羲暤出生在陕北洛川(今陕西延安洛川县),其父祖两代皆居住此地,而青年时代的羲暤因发明‘刀笔’和‘陶书’闻名于世。此时,伏羲女娲时代虽然已有部分上古文字,却没有纸笔,想把文字记录下来极为困难。于是,羲暤发明以坚硬石块磨制成锋利的刀笔,可在岩壁、兽骨、陶器和石板上刻写文字。后又受到烧制陶器的启发,发明用泥土制成板状,放入窑中烧制成陶片,用来刻录文字图案,这便是远古时代最早的陶书。现代挖掘出来的陶书均为古老符号文字,因年代久远极难辨认。我国古文字学者和考古专家们,目前正努力破译这种文字。羲暤的聪明才智,赢得伏羲大氏族各部落的尊重和敬仰,很快被九任帝伏泰任为辅政重臣,还被确定为帝位继承人。
   伏泰三十七年(丁巳,公元前7444年),伏羲女娲政权九任帝伏泰去世,羲暤即位。不久,帝都密城再次遭到洪水袭击,羲暤率部族逃亡高地。都城被洪水冲毁后,羲暤只好将帝都迁至关中临潼(今陕西西安临潼区)。
   羲暤执政期间,仍施行原始公社政治制度,各部落村民由村社统一管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人与人之间完全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各部落村社头领都由村民公选产生,其职责就是领导族人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没有任何谋取私利的特权;其婚姻制度还是以女性为主的对偶婚,本部族有血缘关系的男女禁止通婚。
   羲暤在位时,曾创造许多上古符号文字,这些文字促进了我国远古文明的发展,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羲暤四十一年(戊戌,公元前7403年),70岁的羲暤卒,其遗体葬在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区东南)。

  考古发现:临潼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是古都西安的东大门,现为西安市临潼区。其历经周、秦、汉、唐,一直为京畿之地。
伏羲女娲政权的十任帝---羲暤
1948年,临潼县全貌
伏羲女娲政权的十任帝---羲暤
县城内的街景
伏羲女娲政权的十任帝---羲暤
县城生活的人民
伏羲女娲政权的十任帝---羲暤
县城小学
伏羲女娲政权的十任帝---羲暤

小学生们表演节目

伏羲女娲政权的十任帝---羲暤
牌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