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名籍,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其父名项渠,因去世得早,没有留下什么史料,《史记》记载: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秦王政十五年(己巳,公元前232年),项羽出生,其父早逝,由季父兼叔父的项梁、项伯抚养成人。少年时项羽曾随叔父项梁读书,没多久就不愿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愿学,项梁因此十分生气,项羽却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于是,项梁教他学习兵法,项羽虽然高兴,但也只学了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秦王政二十三年(丁丑,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率60万大军攻楚,楚国危亡在即,倾全国之力,以项羽的祖父项燕为将,迎击秦军。王翦因势而变,采取坚壁固守方针,囤积60万士兵休养生息,每日以比赛投石为乐。楚军多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两军相峙日久,楚军以为秦军长期驻守新占领土,于是撤军东归。王翦伺机起兵追击,猝不及防的楚军仓促应战,结果大败,项燕兵败自杀。不久,楚国被秦灭亡。后来,因项梁杀了人,遂带着家人逃奔吴中(今江苏苏州)避难。史书记载:项羽稍长成人,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吴中弟子皆害怕他。
秦始皇十二年(辛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游会稽,驾大船渡浙江,项梁带项羽前往观看。当时,时年22岁的项羽对叔父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项梁捂住其嘴:“不要胡乱说话,否则会给全族招来祸患。”此事后,项梁却对项羽另眼相看。
秦二世元年(壬辰,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同年九月,会稽太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是上天要亡秦时刻,听说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我准备发兵,想要用你和桓楚(此人后成为项羽的大将)为将。”项梁说:“桓楚今逃亡于大泽乡,不知人在哪里,只有项羽知道。”于是,项梁出来嘱咐项羽持剑在外等候。项梁入内对殷通说:“已把项羽召来,让他奉命去找桓楚。”殷通同意,项梁却指示项羽将殷通杀死,自任会稽太守,项羽为裨将,收吴中及下县兵8000余人。十二月,农民起义首领陈胜在战事连连失利的情况下,被迫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时,被其车夫庄贾所杀。陈胜从谋划起义,到兵败被害,前后不过半年时间,但他点燃的反秦烈火烧红了大半个中国。
秦二世二年(癸巳,公元前208年)六月,项梁召集部下到薛(今山东滕州一带)议事,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刘邦也前来参加。当时,年已70的居巢(今安徽巢湖西南)人范增前来投奔,并劝项梁:“陈胜失败本就应当。秦灭六国,楚最没有罪过。自从楚怀王被秦扣留再没返回,楚国人怀念他直至今日。因此楚南公(楚国第一贤者)说:‘楚国即便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也必定是楚国。’如今陈胜首先起事反秦,不拥立楚王后裔而自立为王,其势力不可能长久。现在您在江东起兵,楚地蜂拥而起将领争相归附,正是因为您家世代为楚国将领,能够重新拥立楚王后代的缘故!”项梁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就从民间寻找到正为人家放羊的楚怀王之孙-芈心,并将其拥立为楚怀王,以顺百姓愿望,项梁则自号为‘武信君’。不久,项梁统军在东阿(今山东聊城)大破秦军,领兵西进到达定陶(今山东菏泽)时,再度打垮秦军。与此同时,项羽和刘邦在雍丘(今河南杞县)与秦军交战,也大败秦军,还将三川郡守李由(丞相李斯的长子)斩杀。项梁连破秦军,开始骄傲轻敌。当时,原楚国令尹宋义劝道:“打了胜仗后,如若将领骄傲、士兵怠惰,必定会失败。现在士兵已有松懈情绪,而秦兵却一天天增多,我真替您感到担心!”然而,项梁听不进,还令宋义出使齐国。途中遇到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听说是去见项梁,宋义遂对他说:“您慢点去当可免遭一死,快步赶去将遭受祸殃。”
同年九月,秦派援军前来,得到支援的秦将章邯突袭项梁,致使项梁兵败被杀。此时,项羽、刘邦正在围攻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得到叔父战死消息,只得商议退军,以避开秦军主力。于是,项羽引军驻扎彭城(今江苏徐州)西,吕臣(陈胜起义军将领)驻军彭城东,刘邦则驻军于砀,三面形成崎角之势,互相策应。时值,楚怀王听闻项梁战死,非常害怕,从盱台(今江苏淮安)赶至彭城,收编项羽、吕臣的军队由自己统领,并任命吕臣为司徒,以刘邦为砀郡长,封‘武安侯’,仍旧统领砀郡军队。楚怀王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为王。”由于此时秦军主力尚强,各路将领不敢率先入关,唯独项羽因叔父项梁为秦所杀,愿意前往。然而,楚怀王手下老将认为:“项羽生性慓悍、为人残暴,不及宽厚仁义的刘邦。”楚怀王遂拒绝项羽请求。
章邯击杀项梁后,也开始轻视敌人,认为楚兵不足为虑,遂渡黄河攻赵。危在旦夕的赵王歇向楚发出求救信号。这时齐国使者高陵君显还在楚国,于是对楚怀王说:“宋义推论武信君项梁军队必败,不几天,项梁果然失败而亡。军队尚未开战就预见败亡征兆,此人颇懂兵法。”楚怀王遂召宋义前来商议,相谈甚欢之下封其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领兵五万前往救赵。当时,各路将领皆率部归顺宋义,并号称其为‘卿子冠军’。与此同时,刘邦则奉楚怀王之令-西入关中。
同年十月,宋义军行安阳(今山东曹县东),逗留46日不进军。项羽建议:“秦军围困赵军形势紧急,应火速领兵渡河,楚军在外攻击,赵军在内接应,必然可破秦军。”宋义却说:“不对,要拍打叮咬牛身的大虻虫,不可以消灭牛毛中的小虮虱。现在秦军攻赵,胜了军队就会疲惫,我们可等待这个时机发动进攻;不胜我们就率军擂鼓西进,这样必定能够攻克秦军。身披铠甲、手持武器、冲锋陷阵我不如你,但运筹帷幄、制定策略,你却不如我。”说完,宋义在军中下达命令:“凡是猛如虎、狠如狼,倔强不服指挥之人,一律处斩。”就这样,宋义非但不发兵,还派儿子宋襄去齐国为相,并亲自把他送到无盐县,大摆宴席招待宾客。
十一月,时值天降大雨气候转冷,士卒又冷又饿,项羽见状道:“本当合力攻秦,却长久滞留不前;而今年成荒歉,百姓贫困,士兵吃的是蔬菜拌杂豆,军中没有存粮,竟还设宴会见宾客,不领兵渡黄河,取用赵地粮食以作军粮,与赵军合力击秦,却说什么乘秦军疲惫之机再进攻;以秦之强盛攻打新建的赵,势必战胜;赵被攻占,秦便更加强大,哪里还会有疲惫之机可乘!况且我军刚吃败仗,楚王坐立不安,集中全国兵力交付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居然不体恤士兵,而去屈从一己私利,不是以国家为重的忠臣!”次晨,项羽在营帐之中将宋义斩杀,旋即出帐向军中发布号令:“宋义与齐合谋反楚,楚王密令我将其杀死!”众将畏惧屈服,无人敢抗拒,一致说:“首先拥立楚王的是将军您家中之人,如今又是您诛除乱臣贼子。”于是共推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于是派人前去追赶宋义之子宋襄,一直追至齐国将其杀死。最后,项羽才遣桓楚向楚怀王报告整个情况,无奈之下,楚怀王只得承认既成事实。
十二月,项羽遣当阳君英布与蒲将军率两万士卒渡河,多次进攻章邯给王离(秦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因功受封武城侯)军的输送粮食甬道。秦军虽陷入被动,但巨鹿之围并未解除,赵将陈余再次发出求请信号。于是,项羽率全部兵马抢渡漳河,破釜沉舟,烧毁庐舍,只备三天粮饷,抱着必死决心,与秦军大战九次,才将秦军打败。当时,秦军围攻巨鹿,共有诸侯军队十几支前往救赵,皆因畏秦不敢出战,作壁上观,唯独项羽率领楚军骁勇作战。大破秦军后,项羽召见前来援赵的各路诸侯将领之时,众将领进入辕门(军营大门),无不跪着前来,不敢仰视。自此,项羽成为诸侯上将军,公认的反秦领袖。

秦二世三年(甲午,公元前207年)四月,章邯率军驻扎棘原(今安阳西边,洹水南岸),项羽则驻军漳水南,两军相峙不战。这时,章邯因多次被项羽打败,秦二世派人前来遣责。章邯害怕,遂派长史(幕僚性质的官员)司马欣回都城咸阳向秦二世解释。司马欣到达咸阳,却被赵高留在司马门(古代重要城门)三天,不予接见。司马欣感到情况不妙,急忙绕道逃回营中,这才躲过赵高的追杀。一回到军中,司马欣便劝章邯另做打算。于是,章邯暗中派人前往项羽营中和谈,但没谈妥。项羽让蒲将军领兵,日夜兼行渡过三户津(今河北磁县西南古漳水上),再一次打败秦军。项羽又率全军于污水上大破秦军,章邯只得再次派人来见项羽。于是,项羽召军吏(类似副官一职)前来商量:“现在军粮越来越少,想答应他们。”军吏赞同这个意见。同年七月,项羽在洹水南殷虚接受章邯及其部将司马欣、董翳的投降。
西楚霸王元年(乙未,公元前206年),章邯降楚后,被项羽封为‘雍王’,以司马欣为上将军,率领秦军降卒先行部队。诸侯士卒原曾在秦服过徭役,受尽秦兵鞭挞,而今秦兵投降,诸侯兵皆把秦兵当奴隶驱使,引起秦兵不满。项羽非但不从中消解矛盾,将降军收为己用,反而行至新安城南时,将20余万降卒全部连夜坑杀。
项羽继续率领诸侯军向关中(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也称函谷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挺进。行至函谷关,见城门紧闭,这才听说刘邦已攻破咸阳。大怒之下遣将领英布攻破函谷关,直奔咸阳,并将40万大军驻扎于戏下(今陕西临潼东北)。时值,谋士范增对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财好色,入关后却不取财物女人,此人志向不小,应该趁早杀掉。”于是,项羽准备次日攻打刘邦。然而,项羽的叔父项伯,与刘邦手下的张良关系交好,因怕军队攻入时伤到朋友,遂连夜前往刘邦军营见张良,劝其赶紧逃走,却反被张良拉拢。项伯回后告诉项羽:“刘邦把咸阳库房宝物全部封存,还不是等着你去接收?派兵守关,也是为了安全起见;刘邦攻破咸阳有功,为你进军铺平道路,你却要去攻打他,有些说不过去。”项羽听罢,甚觉有理,遂放弃攻打刘邦的想法。
第二天清晨,刘邦带着少量随从前往项羽所在的鸿门,将项伯昨晚对项羽所说再次重申了一遍,并且再三表示,自己绝无争夺天下之心。范增几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不忍则默然不应。于是,范增找来项羽的堂弟项庄,于席间舞剑,伺机刺杀刘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意,不言而喻。于是,项伯也拔剑起舞,挡住项庄不令得逞。张良见此,跑到军门找樊哙(刘邦的大将)前来,速与刘邦解围。樊哙手持盾牌和剑,强行进入帐营,并用眼睛瞪着项羽,头发直竖起来。项羽握剑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答:“沛公的参乘(车夫兼警卫员)樊哙。”项羽道:“壮士,赐酒。”左右递上酒来,樊哙拜谢后,站着把酒喝了。项羽又说:“赏他一条猪前腿。”左右遂送来一条未煮熟的猪前腿。樊哙把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羽问:“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人封作关中王。’现在沛公打败秦军先入咸阳,一丝东西不敢动用全部封存,领军退回灞上,等待大王来到。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已亡的秦朝作为延续罢了,我私意认为大王不要采取这种做法。”项羽无话可答,只好说:“坐。”于是,樊哙挨着张良坐下。

坐了一会,刘邦借口上厕所,把樊哙叫出,并对他说:“现在出来,都没有告辞,可怎么办好?”樊哙道:“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需躲避小责备。现在人家好比是菜刀砧板,我们则是鱼肉,还辞什么别?”于是,刘邦决定先行离去,留下张良道歉解释。张良遂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带了一对玉璧,献给项羽;一双玉斗,送给亚父(范增)。碰上他发怒,不敢亲自献上,还是由你替我献上吧!”项羽驻扎地离灞上有40里路程,刘邦留下随从人马、车辆,独自骑马脱身,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则徒步追随,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小路,20里便返回到军中。张良估摸着刘邦走远,这才进帐与项羽辞别,并说:“沛公不禁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献大将军。”项羽问:“沛公现在哪里?”张良答:“听说大王有意责备,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于是,项羽接受玉璧,并将它放置在座位上。范增接过玉斗却放置在地上,拔出剑来将其敲碎,说:“唉!这小子不值得与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之人,必定是刘邦。”
‘鸿门宴’事件后,项羽进入咸阳,引兵大行屠戮,不但将已投降的秦王婴杀死,还火烧秦王宫,大火连续烧了三个月都没熄灭。项羽遣人请命于楚怀王,言下之意是想让他封自己为王。然而,楚怀王坚持当日‘先入关中者为王’之约,要立刘邦为王。项羽大怒道:“他这个怀王都我家所立,他身无寸功,何以一人得天下;灭秦定天下的功劳,全是我们打拼出来。”于是,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并说:“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迫义帝迁都至偏远的长沙郴县。项羽则自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随后按功劳大小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分封诸王时,项羽、范增因疑心刘邦,封其为汉王,并将道途险恶的巴蜀之地作为其封地,都城定在南郑(今陕西南郑),又三分关中给从秦投降过来的章邯、司马欣、董翳,以堵塞刘邦返回关中。
同年四月,分封完毕,各诸侯前往封国,项羽也急于东归。时值,谋士韩生看到关中地理形势优越,建议项羽就在关中称霸。项羽却说:“富贵不回故乡,就像穿着锦绣衣裳在夜间行走,有谁能知?”韩生听此,大叹目光短浅,并说:“难怪人家都说‘楚人沐猴面冠耳’,果然如此!”项羽后来得知,将韩生烹杀。项羽还都彭城时,暗令义帝途经之地的三王(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将义帝击杀于途中。事后,刘邦得知义帝死亡经过,以此为由,发布项羽罪状,号召各诸侯王率兵与自己一同讨伐项羽,从而正式拉开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序幕。
同年冬,田氏宗族田荣与赵国将领陈余因没被封王,认为项羽分封不公,心生怨恨,联合叛乱。
西楚霸王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春正月,项羽北至城阳,田荣引兵来战,结果被项羽击败。就在此时,刘邦率五路诸侯、56万人马,攻下彭城。项羽听闻,留部将继续攻齐,亲率精兵三万返回救援。项羽率军从早晨开始,由萧县(今安徽宿州,地处安徽北大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从西打到东,中午打到彭城,大破刘邦军,杀汉兵10余万。刘邦兵败逃往南山,项羽率军追至灵壁(今安徽灵璧县南)东阻拦,汉兵落入睢水10余万,睢水为之不流。项羽把刘邦里外包围,却被一阵大风吹乱队形,刘邦趁机率数十骑兵走脱,逃往下邑(今安徽砀山),收集败亡散卒前往荥阳(今河南郑州西),依托关中基地和有利地势与项羽抗争。
西楚霸王三年(丁酉,公元前204年),刘邦在荥阳修筑甬道用以过河取敖地粮食,项羽军多次侵夺甬道,致使其无法取得粮草补充。同年四月,刘邦得出议和。项羽准备同意,范增却说:“此时很容易就能击败汉军,现在把他们放走,以后一定会后悔!”于是,项羽开始急攻荥阳。刘邦对范增这人确实头疼,其谋臣陈平抓住项羽多疑自大的特点,利用反间计离间项羽、范增关系。这一天,项羽使者前来,刘邦遂叫人准备丰盛筵席,捧着佳肴正要进献时,却故意细看使者后,假装惊讶道:“我们以为是亚父(范增尊称)的使者,没想到却是项王的使者。”随即更换佳肴,改以粗食供上。使者回来报告,项羽遂疑范增与汉有私,渐渐夺去其权柄。范增大怒道:“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您自己看着办吧!希望您把我这把老骨头赐还给我,让我回乡为民。”项羽允其辞老归乡,结果范增还未到彭城,背上毒疮发作而死。但民间却传说范增是诈死,实际上已乘着石船前往今属浙江天台县的九遮山,隐姓埋名居住在山洞之中,并为民治病,造桥铺路方便行人。后来,当他听闻项羽自刎乌江,还大哭道:“竖子不听我的话,终于落得如此下场!”这时,别人才开始怀疑他的身份,不久人去洞空,再没人知道其去处。当然,这是后话,也是弦外之话。
五月,项羽还在攻打荥阳,形势危急之下,刘邦的将军纪信出谋:“臣有一办法,可保汉王逃走。”在得到刘邦同意后,纪信领两千军乘黄车假扮刘邦出城,声言‘粮道断绝,刘邦愿意投降’,项羽出营审视,见车上之人不是刘邦,这才得知刘邦已逃,气极之下
,下令齐集火炬烧毁龙车,将车上的纪信活活烧死。当项羽攻下荥阳,刘邦早已逃奔至战略要地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于是,汉、楚两军为争夺该地,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之战。
西楚霸王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刘邦派谒者(官职,左右掌传事务的近侍)随何前去说服英布背叛项羽,并将英布封为淮南王。项羽得知后,迅速率兵攻打成皋,刘邦战败逃亡巩县(今河南巩义县),派重兵阻挡,使得项羽无法挺进。几个月的拉锯战下来,项羽越来越烦躁,必竟持久战对他不利,遂送还扣押的刘邦家眷,与其签订盟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由此可见,项羽天生不是一个成大事之人,注定其悲剧收场结局。鸿沟和议后,项羽引兵东归,刘邦立马撕毁盟约追击,想把项羽一举消灭。但是,和刘邦约定一起出兵的韩信和彭越没有如期赶来,致使刘邦又一次被项羽打败。于是,刘邦占据深沟高壑不出,以加封土地为条件,说动韩信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和今天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自东向西夹击项羽;梁王彭越则率军数万从梁地出发,先南下后西进,与刘邦本部军共同逼楚军后退;汉将刘贾率军数万会同九江王英布,合兵10万自淮北出发,从西南方发动对楚地进攻,先克寿春(今安徽淮南)、再夺城父(今安徽亳州谯城区东南),并将此城军民全部屠尽;镇守南线的楚将大司马周殷在此时叛楚,先屠灭六县,再与英布、刘贾会师,随后北上合击项羽;同时,得到关中兵丁补充的刘邦则率本部20万出固陵(今河南太康)东进,汉军五路合计60万之众,形成从西、北、西南、东北四面合围楚军,项羽被迫率十万楚军向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后撤。
同年十二月,刘邦以韩信30万兵为前军,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本人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项羽引兵10万先与韩信大战,韩信失利往后退却,令左右两翼包夹项军,项军抵抗不住,只得后撤,韩信趁机反击,项军大败退至壁垒坚守,这时刘邦乘胜领大军将其重重包围。此时的项羽军被困垓下,不但兵少粮草也不足,项羽趁夜率八百骑兵突围。天亮后,刘邦的骑兵将领灌婴率五千精锐骑兵追击。项羽好不容易渡过淮河,随从骑兵只剩一百余人,来到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迷路,问一老农,得到回答:“往左。”结果左去却是一片沼泽,因往返耽误时间,终被灌婴追上。经过一场激战,项羽又往东去,到达东城一座山上,仅剩下二十八骑。项羽自忖不能脱身,遂对部下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有八年,经70余战,抵挡我之人都被攻破,我打击之人也都表示臣服,未尝败北,这才称霸天下。现困于此,不是我不会打仗,而是天要亡我!今日决一死战,我要为诸君痛快一战,必定胜利三次,为诸君击溃包围、斩将、砍旗,让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会打仗。”于是,分骑兵四队,并对骑兵说:“我为你们杀掉对方一将!”他命骑兵们分四面向山下冲,约在山的东面会合。项羽大呼驰下斩杀一名汉将,赤泉侯杨喜带头追赶,项羽大喝一声,杨喜人马俱惊,退后数里。汉军因不知项羽在哪队,也分四队包抄。
项羽一路逃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乌江亭长正在等待,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着答:“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说罢,将自己坐下乌骓马赐予亭长。项羽遂下马步战,一口气杀汉兵几百人,自己也身受十几处伤,最后挥刀自刎,时年三十岁。项羽自刎后,汉将争夺其尸骸,自相残杀又死数十人。王翳得项羽头颅,骑司马吕马童与郎中骑杨喜、郎中吕胜、杨武等四将各得一体,持向汉王跟前报功。汉王命将五体凑合,果然相符,遂分封五人,命吕马童为‘中水侯’,王翳为‘杜衍侯’,杨喜为‘赤泉侯’,杨武为‘吴防侯’,吕胜为‘涅阳侯’。

考古发现:项羽墓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东侧高台地上,当地人亦称‘霸王坟’,原占地60余亩,封土直径100余米,高10米左右,前为神道,神道前碑刻4方,汉柏数十株。后人习惯把临近墓葬的山称为大王山,山峪称作大王峪。五、六十年代,在项羽墓旁取土时,发现古代使用过的灶坑数十个。
1965年,其墓堆土、墓碑尚存。文革期间,石碑被毁,坟被铲平,开辟为学校、果园和民房,现仅存旧址和残碑。墓北为苹果园,当地人浇灌时曾漏出一孔穴,水尽流其中,不知大小。
今墓前有一残存碑记,其碑文曰:“楚霸王□□,一剑亡秦力拔□,重瞳千载孰能攀。秋风蕉鹿行人憾,□寝于今草亦斑。……戊申之春,余来守汶阳,过谷城见村碑苔藓,古冢□□,询诸士人亦为□之墓……”字体为行楷阴刻,颇有宋代瘦金体风韵。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怀王封项羽为‘长安候’,号为‘鲁公’,其封地即今鲁西南一带,因此其亲近部卒多驻扎在鲁西南一带,李将军便是其中心腹,其所属兵将及当地青壮年可能是史记所说的‘鲁父兄’。项王战败自刎乌江,楚地全都投降汉王刘邦,只有鲁县不降,他们不相信项羽已死。汉王率天下之兵想要屠戮鲁城,兵临城下,犹闻弦诵之声。考虑到他们恪守礼义,为君主守节不惜一死,遂取项王头颅给鲁人看,守城李将军自刎,鲁地父老投降。因项羽初封时为鲁公,且谷城一带又是其根据地,所以,按鲁公这一封号礼仪将项羽安葬谷城附近,即现在位置,并建祠堂祭祀。汉王刘邦亲自发丧,恸哭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