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燮,中国王族分封时代西周王朝的第九任王,其祖父是西周王朝第六任周共王姬黳扈,其父是西周王朝第七任周懿王姬囏,他则是西周王朝第八任周孝王姬辟方的侄孙。
周孝王十五年(丙寅,公元前895年),篡权夺位的姬辟方在位15年薨,诸侯又依据父子相继的定例,扶立原周懿王之子姬燮继承王位,是为周夷王。姬燮对诸侯十分感激,一改以前天子站在堂上受诸侯礼拜的惯例,变为朝见时步下堂来和诸侯相见,天子的威严大为下降。后来,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又尖锐化,姬燮曾烹杀齐哀公。
周夷王八年(癸酉,公元前888年),姬燮在位朝间,常被周穆王迁居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的犬戎不断侵扰。于是,他命虢公率师攻打,战于俞泉,获马千匹。据‘虢季子白盘’铭文记载,他还命虢季子白率军大败严狁。
周夷王十六年(壬午,公元前879年),在位16年的周夷王姬燮殁,其儿子姬胡继承王位,是为周厉王。

考古发现:传世铜器‘虢季子白盘’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西周三大青铜器。其盘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为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铭文语言洗练,字体端庄,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
据考证,虢盘原本在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虢川司,被时任眉县县令的常州人士徐燮得到,徐卸任返籍时将虢盘带回常州。太平天国时,护王陈坤书镇守常州,虢盘易手成为护王珍藏。
清同治三年(1864年)初夏,时任直隶提督的淮军将领刘铭传,随李鸿章镇压太平军。这日,官军拿下常州城,刘铭传住进护王府内。 时至午夜,刘铭传正在灯下读书,万籁俱寂当中传来悦耳的金属叩击之声,声音不大但极有穿透力。顿生好奇之心的刘铭传,当下秉烛往寻。转到屋后见有马厩,声音即由此传出。细审视,始知是马笼头上的铁环碰到马槽所发出的声响,但这声响非同一般。刘铭传蹲下细看,见此马槽硕大,槽壁在烛光中发着深沉的幽光;伸手一试,重不可举;轻叩之,发声清远玄妙,于是心中有数,此马槽绝非寻常马槽。次日一早,刘铭传命马夫将马槽刷洗干净,见其外壁四边各饰两个兽首衔环,整个外壁满布纹饰;内底具长铭,通篇工整严谨。刘铭传知是宝物,旋命人押运送回合肥老家,西乡大潜山下之蟠龙墩。后来,又在老宅园中为虢盘专建一亭取名‘盘亭’。虢盘到刘府后,消息不胫而走,引得不少达官贵人争相欲往观赏,而刘铭传惜盘如命,从不轻意示人。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撤府建省,刘铭传赴首任台湾巡抚期间,虢盘则安驻合肥老宅盘亭,未随往台湾。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刘铭传逝世。清末民初之际,时局动荡不已,其后人在这以后的几十年间,为保护虢盘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争。其间,最具威胁的是1933年至1936年任国民党安徽省主席的刘镇华,对虢盘觊觎已久,多次派人以种种理由到刘府搜劫,虽未果却令刘氏后人饱受皮肉之苦。接着,日军入侵,合肥沦陷,侵略者强抢豪夺、无恶不作。刘家后人只得将虢盘深埋丈余,其上铺草植树,而后举家外迁以避战乱。光复以后,任安徽省主席的李品仙再次以武力逼迫刘氏后人交出虢盘,万般无奈的刘家人只好再次举家出逃避难。就在此间,任合肥县长的隆武功,为讨好李品仙,亲自带人到刘家老宅,将几十间房的地板全部撬开并挖地三尺以寻虢盘,终亦未果,才悻悻而去。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后,刘铭传的第四世传人刘肃曾先生带领家人挖开历经十四年的封土,令虢盘重见天日,并毅然将其捐献给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