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姜,姜太公姜尚的女儿,周武王姬发的王后,周成王姬诵和唐叔虞之生母,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女政治家,也是周武王所说的:“予有乱(上古‘乱’与‘治’同)臣十人。”这十人是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和邑姜。周武王作为灭纣兴周的开国明君,说这话是十分至关重要的,他认为周朝的天下,是在上述十位治世之大臣辅佐下夺取和安定下来的。况且他与邑姜是夫妻,邑姜若没有相当大的政治才能,武王是不会把她列入十大治臣之列的。
周武王七年(乙酉,公元前1116年),周武王姬发因病去世,邑姜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是为周成王。年约十三岁的姬诵与邑姜,当时也算是孤儿寡母了。因为周武王的兄弟众多,况且当时还有‘兄终弟继’之说,如果说没有人打皇位的主意,那也是假的。幸好周武王遗留下来了众多忠心耿耿的文武大臣,配合邑姜辅佐成王,才使得周室天下稳如磐石。
邑姜以王太后的身份,掌管朝廷大事,教导成王,治理国家,爱护人民;周公又以王权之尊,以大政治家的身份制礼作乐、定军法、建制度,使周朝天下很快就走向了繁荣昌盛时代。但人有旦夕祸福,不幸的是周成王早逝,其子姬钊继承王位,是为周康王,邑姜又以老太后的资格教导康王。其实,邑姜所作的一切,历史早就有了定论:周武王去世后,初创的周朝不但没有败亡,反而更加稳固、兴旺、强盛。周初的国泰民安,当然有很多文武大臣辅弼之功,而邑姜也起了重大的作用。
邑姜既是周成王之母,又是齐国的祖姑,她还是晋开国之君唐叔虞的生母。姬诵和叔虞,在邑姜的教养下,兄敬弟恭。姬诵即位后,当时还是孩童的他与弟弟叔虞亲密无间。有一日,兄弟在一块玩耍时,成王削桐叶当玉圭赠与叔虞说:“用这个封你。”为此史佚请择吉日立叔虞,周成王说:“我与弟弟说着玩呢!”史佚却说:“天子无戏言,说了就要在史册上,藏在金柜内,恭在太庙中。”于是姬诵封叔虞于唐,故邑姜也是晋君之母后。直到现在,山西太原尚有圣母邑姜庙,晋人千秋万代不忘邑姜之懿德,故而顶礼膜拜者络绎不绝,香火十分旺盛。
考古发现:唐叔虞在省城晋祠附近的墓址,如今遭到严重破坏,私挖取土的痕迹直接延伸到标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后。至使碑基处砖块已松动脱落,整块碑体摇摇欲坠。 孤零零的石碑立在村头的土堆上,碑上写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唐叔虞墓’的字样,字迹被黄土涂抹得难以辨认,石碑所在土堆的东、西、北三个方向全是挖空的土沟,大型机械铲土的痕迹清晰可见,不远处是一家没有开工的小型砖厂。附近村民对记者问及是否有人取土的问题缄口不语。更有甚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竟搪塞说:“唐叔虞的墓早就迁到外地去了!”
唐叔虞墓是1983年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确定墓址就在牛家口村东部,尽管考古界没有发现墓坑到底在何处,太原市政府仍立碑以示保护,而且根本就没有迁坟这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