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族分封时代商王朝的二十九任帝

 庶民临风 2019-02-14
子帝乙,名羡,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商王朝的第二十九任王。其祖父是商王朝第二十七任王子武乙,其父是商王朝第二十八任王子太丁。

   太丁三年(己卯,公元前1182年),子太丁在位13年殁,其儿子帝乙继承王位。子帝乙执政时期,商朝的国势已趋于没落。

   帝乙九年(公元前1173年),江淮之间的夷族又强盛起来,准备大举进攻商朝。子帝乙遂出兵征伐岛夷和淮夷,谁知半路上却受到孟方(今河南省睢县附近)截击。于是,子帝乙只得率领诸侯先伐讨孟方,结果获胜。

   帝乙十年(己卯,公元前1172年),子帝乙继续南下征伐夷族,到达淮水流域的攸国,帝乙和攸侯喜联兵攻伐夷族,于次年得胜而归。

   帝乙十五年(甲申,公元前1167年),子帝乙再次率领诸侯南征夷族。

   子帝乙因父亲子太丁早年曾杀周族首领季历,致使商、周关系恶化。季历之子姬昌一直蓄聚兵力准备为父报仇,帝乙为避免东西两方腹背受敌,也为修好商、周之间的关系,决定将胞妹嫁与姬昌,利用和亲来缓和商、周矛盾。此时的姬昌也审时度势,认为灭商时机还未成熟,为了稳住商王,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充足时间,遂同意联姻。就这样,帝乙亲自择定婚期、置办嫁礼,并命姬昌继其父为西伯。成婚之日,西伯亲去滑水相迎,以示郑重之意。周人自称‘小邦周’,称商为‘大邑商’,而今能与商王之妹联姻,真乃天作之合,史称‘帝乙归妹’,这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宗和亲事件。关于商、周联姻,《诗·大雅·大明》这样叙述:“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丕显其光。”此诗白话就是:‘上天监察下面的人,天命已落在文王身边。文王初年,天配良缘。在洽水之北,渭水之滨。文王很高兴,她是大国的女儿。大国之女,好比上天的少女。文王定祥聘吉,亲自迎于渭水。造船搭桥,大显荣光。’后来,‘天作之合’也成为结婚贺词,而订婚则被称为‘文定’。

   帝乙三十七年(丙午,公元前1155年),在位37年的子帝乙殁,因其长子微子启的生母地位卑贱,所以不能立为嗣,而少子帝辛的生母为正室,所以转立帝辛为嗣,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商纣王’。

王族分封时代商王朝的二十九任帝---子帝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