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指穴在足部。临,居高临下之意。泣,泪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 【取穴方法】足临泣穴位于足背部,当第四、五跖骨结合部之前方凹陷处,当小趾伸肌腱的外侧。或于第四、五跖骨间,侠溪穴后1.5寸取穴。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四、五跖骨结合部的前方凹陷中取穴,穴当小趾伸肌腱的外侧。 【主治疾病】足临泣主治头目、胸胁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颔痛腮肿、齿痛、耳聋、咽肿、瘰疬、腋下肿、乳肿、胸痹、胁肋痛、髀枢痛、膝踝关节痛、足背红肿、咳逆喘息、疟疾、月经不调等。现代又多用足临泣治疗结膜炎、泪囊炎、乳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颈淋巴结结核等。 【功能作用】运化风气,冷降水湿,足临泣有清泄肝胆,通调带脉,舒肝熄风,化痰消肿的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