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雨绵绵,这个病千万注意防,不然花和果子都要发霉了!

 昆仑圃 2019-02-14

最近的天气确实令人担忧,连续的阴雨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再加上,温度在月底会慢慢上升到20度左右,柑橘灰霉病如果不注意防治,可就真的来了。

其实灰霉病在各大产区都有发生,病原菌在湿度90%以上,温度在20~30度之间即可快速繁殖。如果3、4月雨水多,就能为柑橘灰霉病的爆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灰霉病一旦发生,会全面影响到树叶、花以及果实,受到感染的组织会变为褐色,软腐,产生鼠灰色密结的霉层,干了之后闻着还有一股霉味。


具体的症状表现


受灰霉病危害的橘树,其幼叶上的病斑,在天气潮湿时呈水渍状软腐,干燥时变为淡黄褐色半透明状。

病变的果实,表皮后期木栓化或稍微隆起,形状不规则,幼果易脱落。未脱落的果实在成熟后,其病变部位变为褐色,软腐,产生鼠灰色密结的霉层,失去水分后干枯变硬,闻着有一股霉味。

(花瓣腐烂在幼果)


(灰霉病危害幼果)

灰霉病主要为害花瓣,嫩叶、幼果及枝条也会受其侵染,病变的花瓣与嫩叶、幼果或有伤口的小枝接触时,可使其发病。灰霉病会导致花腐,果实病变,坐果率降低,且果实极易腐烂,影响储藏。


发病规律


天气对灰霉病的发生有着莫大的影响,在柑橘花期雨水较多的年份,往往花皮果的现象也特别多。

在柑橘的开花期和幼果期,如果降雨越多,那么灰霉病的发病率就越高。湿润的空气,花朵会被潜伏在病部和土壤中的菌核所产生的新生分生孢子侵袭。花瓣粘在幼果上,腐烂的花瓣将病毒传染给果实。

(灰霉病演变示意图)

初期:连续的阴雨天,少数花瓣受灰霉病菌的感染腐烂,产生灰褐色霉层,紧附于幼果上,幼果表面产生黑褐色、大小不等、略凹陷的小斑点或斑块,病菌也可蔓及萼片和果柄,致使幼果脱落。

中期:随着幼果生长,腐烂花瓣将病菌传播到幼果上,感染处形成颗粒状、脊状或块状等大小形状不一的凸起,凸起组织表面几层细胞木栓化,呈灰白色、褐色至红褐色,或褐色和灰白色相间的斑块。

后期:幼果逐渐膨大,果实成熟时疤痕处微微凹陷,表面粗糙,常伴有细微裂纹,果皮出现花斑现象。


应对措施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原则,柑橘灰霉病防治方法有:

健体栽培。通过增施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培育健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

阻断侵染循环。通过合理修剪增加光照,增加果园通透性;做好果园排水工作,降低果园空气湿度;有条件的果园在雨后1-2小时及时摇花,减少灰霉病菌入侵柑橘植株的机会。

清园,减少病原菌。冬季或早春结合修剪,结合修剪带走果园病虫残枝叶,减少果园病原菌基数,以减少灰霉病的爆发几率。花期发病时,及时摘除病花,剪除枯枝,集中烧毁。

药物选择。灰霉病的防治以扑海因、腐霉利、噻霉酮为主,因为灰霉病是不脱落花瓣包裹幼果导致,单用代森锰锌没有内吸性会有死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