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漠戈壁,他们是屹立不倒的迷彩卫士

 alayavijnana 2019-02-14





2011年,杭锦旗中队官兵在库布其沙漠。


这里,“盘踞”着中国八大沙漠之一的库布其沙漠和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地;


这里,砒岩裸露区和干旱硬梁区占48%;


这里,曾被称之为“全国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是鄂尔多斯几代人挥之不去的切肤之痛……


一说到内蒙古,也许你会想到大草原,也许你会想到蒙古包……是的,这里有你能想到的一切,同时也存在着你不太了解的地方。

初识


初到鄂尔多斯,是在深秋的午夜。一路行驶,尽管是午夜,在微弱的灯光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出路边的荒凉。


和多数人一样,对于鄂尔多斯,大家都还停留在草原、骑马等关键词上,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一次关于“荒漠”的迷彩之旅。


2012年,支队参加义务植树。


说到对鄂尔多斯的印象,战士们都直呼和想象中的不一样。2012年,战士刘向征入伍,一路颠簸来到鄂尔多斯。下车的瞬间傻了眼,大草原怎么变成了戈壁了?“一起床,我心都凉了,眼泪直掉……”说到对鄂尔多斯最初的印象,刘向征笑着说。从家乡山东到内蒙古,不止温度的差异,在家乡时并不在意的绿色,在鄂尔多斯都是弥足珍贵的存在。


与刘向征有着相同感受的还有武警鄂尔多斯支队杭锦中队的中士牛文帅,服役7年,牛文帅对鄂尔多斯的印象在一点点改变,对鄂尔多斯的感情也在一天天加深。从最初天是灰蒙蒙,下雨前空气中充斥着土腥味,到现在如同被浸染一般的蓝天,洁白的云彩,感觉如同自己的家一般,似乎比承德的蓝天更加好看。


大漠戈壁、一片飞沙,不只是刘向征、牛文帅的感受,更是来到武警鄂尔多斯支队官兵的感受。


扎根


武警鄂尔多斯支队处在库布其沙漠腹地。以前官兵常年吃的是“沙拌饭”、睡的是“沙铺盖”,“365天,300天都在刮沙子”,官兵成天在沙窝里摸爬滚打。为了改善这种生活环境,植树固沙成为官兵们心中共同的目标。每年春回大地,沙漠腹地、荒山野滩,总能看到一队队身穿橄榄绿的武警官兵扛铁锹、挑水桶走出营区,他们奋力植树的身影,留在沙漠里,也留在鄂尔多斯人民的心里。


沙漠里种树,新兵总是因为感到陌生而特别新奇。在沙漠里种树,与一般种树不同,软绵绵的沙土该挖多大的坑?沙柳的树苗又该怎么种下去?很多战士第一次拿起铁锹,不得要领。为了树苗成活,经验丰富的班长操碎了心,亲自示范加手把手教学,让绿色深深根植于沙漠中。


艰苦的条件,没有吓退一个官兵,反而激发了大家战天斗地的勇气和信心,班与班、排与排之间打起比赛,看谁种的多。一天下来,一个人平均能种300多棵旱柳或700多棵沙柳。


摊开每名官兵的手掌,厚厚的茧子成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军功章”。这些茧子不仅来自于训练的摸爬滚打,更是官兵们拿铁锹挖坑种树留下的印记。每当说起自己种下的树苗已经成活,官兵的眼中是藏都藏不住的自豪。


战士们战斗在哪里,绿色也就延伸到哪里。一个中队一片林,一片林子一片景,橄榄绿守护的军营绿,诉说着人民子弟兵对党无限的忠诚,也饱含着他们对“第二故乡”无限的深情。


武警鄂尔多斯支队官兵准备植树 图片来源:央视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