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小培养孩子的仪式感,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富养

 悟水 2019-02-14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我特别赞同这句话,人是特别需要仪式感的,正因为有了仪式感,我们才能把平凡的生活过得充满乐趣。就像《生活需要仪式感》中所说的一样:仪式感,会让你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找到诗意的生活,找到继续前进的微光,找到不愿将就的勇气。

01

我从小就是生活在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家庭里,每个特别的节日或者家里每个人的生日,老爸老妈都会精心准备,让我们过得特别欢乐。小时候虽然不太明白,但经过多年的潜移默化,我也变得特别重视仪式感了。在我认为的每个重要的时刻,无论是上学得奖学金或者工作中升职等,我都会买个自己心仪的东西来犒赏自己。后来和我先生交往之后,我才明白我的爸妈留给我的是多么可贵的精神财富啊。

对于仪式感,我的先生是和我截然不同的态度,他认为这个可有可无,他老是认为我家的礼数太多,太过麻烦,也因此他也老是被我的家人吐槽不懂礼数。刚开始我也以为是我家比较繁文缛节了,后来才发现是他们都不注重仪式感。我先生说他从小都很少过过生日,家里人也从来不注重这些,他都不记得家里每个人的生日,甚至连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传统节日也过得和平时一样,也难怪我每次和他一起回婆家都感觉家里少了一种快乐亲昵的氛围。

后来,我开始唤醒我先生内心的情绪,逐步提升他的幸福感指数。他慢慢地开始学着去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和美好:情人节会送惊喜给我,孩子和我的生日他也会记在心上,纪念日也会用心策划……慢慢地,我感觉他脸上洋溢着幸福感越来越多,我们之间的感情也变得越来越深厚了。

仪式感,是一种幸福的体验,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需要从小培养。

从小培养孩子的仪式感,让孩子学会去热爱生活,去敬畏生命,是对孩子自己的尊重,对生活的尊重,生活自然会回馈他美好。

02

香港著名女作家、编剧李碧华在《加一片柠檬》第一篇文章“给拉面加一片柠檬”中提到她去一家食店吃云南蒜辣牛肉米线,但那家店的云南酸辣牛肉米线很普通,并且一点都不“云南”,因为正宗的过桥米线,是好汤加上一层油,佐料另上,“过一过桥”,再去掉汤面的油才吃的。以“姿势”见著。但这家店,每客米线都加一片柠檬。因为这一片柠檬,它仿佛高贵了点。

是的,很多时候,只需要你花一点小心思,即便是看起来很普通的东西,也变得不普通了。比如一盘完全不想吃的水果,因为用心拼盘,就觉得好看又好吃;一碗普普通通的泡面,因为加了一个鸡蛋和番茄或蔬菜,就变成了让人食欲大增的精致面;一件很不起眼的帆布包,因为一个小饰品的点缀,顿感不一样了。

很多时候,无需大张旗鼓,只需要花点小心思,就能够把事情变得更加美好并且彰显品质。

03

记得之前看过何炅老师主持的《儿行千里》这个节目,里面让那些离家的学生们,谈谈生命中最重要的仪式感。

有一个姑娘说,她妈妈要求,每天出门前,都要和家里人拥抱一下。

她问妈妈,为什么非要这样啊,怪难为情的!

妈妈回答说:“因为要珍惜每次和家人拥抱的机会。要让彼此知道,我们互相在乎对方。有个在特定时间的仪式,会让这个时刻和这个人,在我们的心里变得更加重要。”

一个简单的细节,可以窥见父母对子女的重视,藏着父母对孩子沉甸甸的挂念。这个习惯,足以让孩子在日后孤独彷徨之时,每每一想起,心里会感到特别的温暖。

04

现在很多人都讲究富养孩子,我觉得真正的富养是从仪式感的培养开始的。偶尔的惊喜和仪式感,可以让孩子的内心感到很富足,是对孩子真正的富养。

当然,仪式感不是刻意去追求形式、华而不实的东西,它只存在日常生活中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里面。

很多家长白天忙于奔波,都没时间去陪孩子,他们经常说:“放弃了工作,养不起孩子,选择工作又陪不起孩子。”其实,家长给孩子的仪式感,不需要时时刻刻都陪在孩子身边,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小举动,比如早上出门时,给孩子一个拥抱;晚上睡觉前跟孩子道一声晚安;有时间的话,就抱着孩子,给孩子讲讲睡前故事;孩子生日的时候,给孩子买个生日蛋糕,陪孩子过生日,看着孩子许生日愿望;每个月抽一个时间,带孩子去买他们喜欢的玩具或者带孩子去游乐场玩……

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可以给孩子留下美好的记忆,也在他们小小的心灵了种下了丰足的种子,这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里,可以积极、乐观地在这个功利的世界里,寻找到别样的生活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