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独角兽企业数量上榜18家,估值规模655亿美元 近日,前瞻发布了2018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全国共有203家企业上榜,其中物流行业独角兽企业数量上榜18家,合计估值规模655亿美元。上榜企业分别为菜鸟网络、京东物流、满帮集团、达达、易商红木、跨越速运、日日顺物流、驹马物流、普泰集团、ANE安能物流、运立方、安鲜达物流、斑马快跑、壹米滴答、G7汇通天下、越海物流、云鸟配送和快狗打车。 从企业平均估值水平看,平均单个独角兽估值为36.38亿美元,低于全部独角兽平均单个企业估值46.28亿美元。去掉估值最高的菜鸟网络后,平均单个独角兽估值下降至26.75亿美元。 菜鸟网络一马当先,大部分企业估值较为均衡 从估值规模范围看,10-20亿美元的电子商务独角兽占据行业主流地位,有12家,占比67%;估值在2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数量有6家,占比33%。其中菜鸟网络估值高达200亿美元,远超行业内其他独角兽企业。 物流行业独角兽企业数量集中于上海,估值金额集中于浙江 2018年,从企业数量区域分布看,物流行业中,上海的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达到5家,占据物流行业独角兽的四分之一以上;北京、浙江、香港、湖北分别有3家、2家、2家、2家独角兽上榜,四川、山东、江苏、广东分别有1家独角兽上榜。 从企业估值区域格局看,独角兽估值最高的地区是浙江,为210.00亿美元,占整个区域的32.07%;北京的估值位居第二,占整个区域比重的24.08%,估值为157.68亿美元。上海的估值位居第三,占整个区域比重的17.89%,估值为117.15亿美元。而江苏、广东、香港、湖北、山东和四川估值占比较少,均低于10%。 物流行业已进入联盟阶段,新业态开始涌现 中国物流行业从最早相对独立的纯粹仓储和运输起步,由于微观经济主体的分散,在这个阶段,整体上处于行业及其分散,普遍规模小,竞争非常激烈,利润微薄。目前,随着中国产业结构日益走向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格局,伴随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对成本控制要求的提升,物流行业也开始进入整合阶段,从无序走向有序,各种新的业态也开始涌现,例如供应链管理、整车零担运输等等,也涌现出很多具有很强竞争力和成长能力的公司。 我国即时物流行业订单量不断突破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中国即时物流行业订单量也在不断突破。即时物流是指末端配送最后零公里,一百米甚至是一公里之内的即时配送。据有关报告显示,从2015年起,即时物流行业年增长率皆超过50%,2018年中国即时订单数量为124亿元,同比增长39.01%。2018年7月11日,菜鸟网络宣布战略控股最大即时物流平台点我达,成为其控股股东,进一步发力新零售即时物流。 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势在必行 物流园区将众多物流企业聚集在一起,实行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发挥整体优势,促进物流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共享相关设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规模效益,是提高物流效率的有效方式,并且在经济开发、促进多种运输方式的整合、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中国政府及企业在近几年中不约而同地将其作为推动区域和城市物流发展的重点工程,给予大力的支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组织了五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物流园区建设发展局面,截至2018年,我国包括运营、在建和规划的各类物流园区共计1638家,较2015年增长35.57%;近年来中国物流园区数量增长幅度虽然有所下降,但依旧保持着高速的增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