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中耳炎老偏方

 循天园 2019-02-14

中耳炎是指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炎症,尤其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常见有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中耳炎病虽不大,治疗却相当棘手。民间盛传有各种偏方如下。

1.黄连冰片散

组成及用法:黄连10克,冰片1克。先研黄连,然后加冰片再研匀,装瓶。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用3%过氧化氢,或生理盐水,或浓茶水清洗外耳道脓液和药痂,并用清洁药棉擦干),然后用麦、草管或小纸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每日2~3次,一般3~5天见效。

评注: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效果良好,用药5天无效后,于本方中加青黛5克,获良效。

2.蛋黄油

组成及用法:鸡蛋6个。煮熟,将蛋黄放入铁锅(勺)内,用文火熬至油出,备用。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然后将蛋黄油滴入耳中(如凝固可加温溶化),每次3~4滴,每日2~3次,一般连用4~6日症状减轻,7~16日痊愈。

评注:本方具有清热消肿之功,适用于急、慢性中耳炎。

3.蜂房黄檗散

组成及用法:露蜂房30克,黄柏15克,枯矾6克,冰片3克。前二味放瓦上焙黄,研末,再加后二味,共研细末,装瓶。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然后用麦(草)管或小纸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或用麻油调匀,滴入耳内3~5滴,每日2次。一般用药后2~3日可痊愈,慢性者5~10日治愈。

评注:本方适用于化脓性中耳炎。

4.枯矾冰片散

组成及用法:枯矾6克,冰片1.2克,五倍子1.5克。共研细末。用时,先按前法常规消毒后,再用麦(草)管或小纸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每日3次。

评注: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0例,大部分治愈,疗程较短,未愈者,也有好转。

5.核桃油

组成及用法:核桃仁适量,冰片少许。将核桃仁捣烂(或蒸熟),用洁净纱布包好加压挤油约15毫升,加入冰片(1~1.5克),不断搅和,使其溶解。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然后滴入药液2~3滴,再用棉球将外耳孔堵住,每日3次,连用5~10日。

评注:本方安全有效。

6.壁虎油

组成及用法:取壁虎一只,香油10~20克。先用铁锅将油烧开,再将壁虎放入锅内,待壁虎炸焦时取出,剩下的油就是“壁虎油”,待冷却后贮瓶备用。患有中耳炎时,可将此油滴入患病耳内。

评注:本方解毒消炎,每次1~2滴,每日1次。一般一周后可获良效。

7.银菊茶

组成及用法:金银花10克,菊花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评注:本方清热解毒。主治化脓性中耳炎,属肝胆火盛、邪热外侵型,起病较急,耳内疼痛,并见耳鸣,听力障碍,耳内胀闷感,伴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涕流。

8.豆豆饭

组成及用法:白扁豆50克,郁李仁15克,黑大豆50克,粳米250克。将白扁豆、黑大豆浸泡,郁李仁去皮研碎,与粳米一起煮至五成熟,过滤,上笼蒸熟,稍温即食。

评注:本方健脾渗湿。主治化脓性中耳炎,属脾虚湿困、上犯耳窍型,耳内流脓,经年累月,时重时轻,流脓量多而清稀,无明显臭味。

9.蒲公英

用法:鲜蒲公英全草。洗净、晾干,捣成糊状取汁。将耳道污物清洗干净,滴入药汁,每天3次。3—5岁每天用蒲公英3株,6—10岁每天用5株,10岁以上每天用7株。

评注:本方清热解毒,主治各中耳炎。

10.麻杏薏苡仁汤

组成及用法:麻黄6克,杏仁10克,薏苡仁10克,桔梗10克,远志10克,木通10克,防风7克,防己7克,蝉衣5克,制南星4克,木香4克。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闭目捏鼻鼓气10余次。又以两手掌摩擦至发热时分掩两耳门,一按一松20次左右。每日2次。

评注:本方祛湿开窍排脓,主治分泌性中耳炎。(杨承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