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交易心态 只要你的交易出现问题,就是你的心态出了问题。 交易者达到成熟的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距离冒似很遥远,可其实就那么一层窗户纸,只有捅破了,或者是悟通了,则能一通百通,但交易者往往都在原地转圈而停滞不前。
第一节,投资中的压力根源 对投资者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是要关注的,毕竟投资及交易是和实业是不同的,不像开小卖部,每天都有进项。 投资依赖的是预期,用佛系的语言来说,投资就是“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出自《心经》意思是:离开这个本末倒置的梦幻世界,达到寂灭的境界。 即然是对待预期,可预期一旦幻灭,市场走势不符合自己的预期,持仓走势不符合自己的预期,那么投资者的心理压力就必然加大。 而人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在长期得不到正反馈的情况下,没有鼓舞和激励,自我意识就会走向怀疑和焦虑。 在焦虑的心态中去处理投资的问题,产生错误和失败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所以正确的面对投资压力是投资成功的必定要面对的,所以让我们正视这个问题,并且从根源上来解决它, 压力其实是投资者的心理常态,投资压力来自两种状况: 一、投资失误产生的压力,抱着侥幸心理赌一把,以为自己发现了机会,结果不是机会,而掉进了陷阱,于是压力产生了。 二、是投资挣钱后产生的压力,具体是赚钱以后会忍不住渴望或冲动去想兑现利润,这种冲动其实也会给人带来巨大压力,因为害怕失去已经看到了浮盈,有时候又会担心股票还会上涨,在情绪上纠结了以后,又会导致焦虑。 投资者是赚钱也有压力,赔钱也有压力。 其实本质上这两种压力的产生都来自于自己的想法,贪心和恐惧是压力的根源。 如果跳不出自己的想法,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可是作为市场呢,她却从来没有什么压力,该涨就涨,该跌就跌。 因为市场没有得失心,也没有功利心。 压力,只不过是自我患得患失的映射。 那么既然压力来自于自我意识,投资者就应该明白,市场运行是属于“一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态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第五章。意思是: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 换句话说,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与天地无关,天还是干天的事,地还是干地的事,一切犹如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天地最是自然不过的。 那么整个投资市场也一样,不会因为你是个别的,会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的,她对待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一样的。 投资市场和其他市场他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不赚钱的时候,很长很长的时间你都赚不了钱,可一旦进入牛市效应了,你想不赚钱都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打开一个新的视野,认清形势,跳脱自我,跳脱主观意识,用开放的心态能理解当下的市场,因为只有开放的心态,可以使人变得乐观,也变得客观。 也只有开放的心态下边才能找到变通的可能性。 聪明的投资者懂得把无助的状况,变得有乐趣,并在考验中变得强大,因为这种人他拥有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有相当的自信,但是又不过度的关注自我。 普通人,天天都要患得患失的困扰,从根本上切除不了得失心。 其实散户投资者来说,如果你有稳定的劳动性收入,你只是想投资保住的资金跑赢CPI,跑赢银行利率,你就能和像巴菲特这样选择长期投资市场的指数,甚至选择长期投资,选择你看好的优质的企业,然后忘掉得失心。 摆脱压力方面,其实个人投资者比机构和基金都更有优势,毕竟没有人时时刻刻要管理你的收益率曲线。 当然,个人是没有办法去控制环境的,如果你总是从自我的角度去审视环境,你感觉到的都是困难和逆境,如果你跳出自我的视角,以上帝的视角来对待自己的投资决策行为,反而能够找到跟环境和谐共处的一个途径。 成功的投资者他能够理解,想要长期维持稳定的收益,这种成功并不完全来自于自己的努力,这句话非常的关键,也是化解大家在投资压力当中一句很核心的话,这个也是投资市场和实体产业最最不同地方。 投资成功,它依赖的是自我和环境的配合更多的要提高的是一种识别能力,一种认知程度的提升,理解市场运行规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