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汝昌老先生的书法水平如何?有人说他的字是瘦金体,你怎么认为?

 潇潇雨ekg9m5f4 2019-02-15

已故周汝昌老先生,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学者。

他是真有实力的读书人。其道德文章,与同时代知识分子比较,小德出入大节不亏,也可允称“君子人也”。(图:张望自己雕像的周汝昌先生)他在世前,就号称红学大师。学问不让前贤,诗学无愧当世,文章下笔辞秀,而书法也风华婉转,让人心口两服。这等才情,质之乾嘉以前学人,可能仅仅只是“文史足用”,但在稍可弄笔已足标异的当代文人中,确实可谓翘其秀髦,风雨一灯。他的名作《红楼梦新证》,我少年时代就开始乱读;他旁及诗词的一些论述,也真是芬芳脂馥,我成人以后幽契默会之处也真是多。每读他书,总自愧不学。但是,具体到他的书法成就,如何评价,说句实话,我以为不要说屹然称“大师”了,连是否可充“书法家”都是个大问题。民国及以前的中国读书人,书法不过是其“固分内事也”,周公之作,虽然出色,也还说不上“书法家”式的特出,实不过旧日读书人漫然以笔墨自娱者式的存在而已。题下很多朋友,法螺猛吹,不免震于盛名,捧得有些离谱。(图:周汝昌先生书法)富贵可以从众为,名誉可以虚哗获。我们尊敬一个人,不是非得把他吹嘘到全能才算护惜,那样不过就是唐突逝者,敷衍读者,是连善意都说不上的谎言。

周汝昌老先生很早就对书法感兴趣,对于书法理论也研习颇深,这大概是少争议的。他对自身的书法成就也很自负,每自诩“解味道人”,高深莫测之状;谈书法欣赏的文字,诸如《书法艺术答问》、《兰亭秋夜录》等著作,也是恢弘丕变,其立品之高、治学之严、眼力之远、沉浸之久、发挥之勇,读者也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具体到实际书法创作,他还是不免露馅了的。连书法家都遥不可及,什么“瘦金体”更无从谈起了。可以说,他很会谈书法,眼光也极好,是很好的书学理论家,论笔说墨天雨散花,可在实践上并非很好的书法家。从一些书作上看,他的功底算是深的,于二王、欧楷、米芾尤其着意,也有很好的文化品位,但是缺在用功,更不免师心自用,常常胡来。看似笔笔到位,笔笔鼓立,笔笔飞动,但是内里的松、塌、蔫、浮、滑、走、败是清楚可见的。(图:常自感也被时人认为“书劣”的民国学者王国维的“毛笔字”)因此,在我看来,单论其书,恶捧他的人,还不敢有求实之论;而他对他自己的书法,还是缺乏自知之明。 这一点,很像他的红学研究,一生心血都着意发波在《红楼梦》了一书,也总以为可以传世,但不免自我估量不足。实际一生陷入走火入魔中,像绝顶高手的欧阳锋,以惊世的才情走入歧路。好好一部《红楼梦》,本不过一惊才绝艳的文学作品,他偏偏用尽一生热衷于像猜谜一样随心所欲地探佚,不断衍生出各种新的奇谈怪论,实际对于读者阅读《红楼梦》并没有什么意义——我甚至可以断言,曹雪芹先生若在世,一定不会感谢他,恐怕连还之以白眼都懒得吧!以这种不正常的心态,和“余事作书家”的功夫,去搞书法,恐怕也难有大成吧。

所以,细论其书作如何高妙,我甘冒不韪,坦白说没啥必要——这只是民国时代一般学者正常而普通的水准而已。在说的迂远一点,解放后,学术研究长期意识形态化,耽误了很多事,更耽误了很多人——太多人在我自己所认为的四大俗学“红学、鲁学、马学、国学”上枉抛心气,浪费才具。周汝昌老先生论学问、论书法,以他的积累、以他的才情,都应该有更好的成就,可惜被时运拖累成了三流学者,不预流的书法家,我常感觉最可叹息。 我说这些,虽然您应该会觉得我刻薄,胡乱嗤点前贤,而我的内心,实在为他们整整一代人默哀。当然,最后,需要补充一句的是,周汝昌先生的书法不好评价,因为我所见基本都是他老年书迹。而据说他一直以来视力奇差,写字等于是盲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