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侯争霸时期蔡国第二十一任君王蔡昭侯

 庶民临风 2019-02-15
    在位起讫:公元前518年-公元前491年。

  生卒年:公元前?-公元前491年。

    出生地:蔡国(今河南上蔡县一带)。

  立都:蔡国(今河南上蔡县一带)。

    迁都:州来(今安徽凤台境内的下蔡镇)。

    年号:(癸未,公元前518年)。

    蔡申,姬姓名申,一作甲,谥为蔡昭侯。中国诸侯争霸时代蔡国的第二十一任君主,他的祖父是蔡国第十八任王蔡灵侯,他的父亲是蔡国太子隐,他的哥哥是蔡国第二十任王蔡悼侯。

    蔡悼侯三年(壬午,公元前519年),蔡悼侯死后,其弟弟蔡申继承王位。

  蔡昭侯十年(壬辰,公元前509),蔡昭侯有两件漂亮的皮袄和两件美丽的玉佩(古代系在衣服上的装饰品)。蔡昭侯到楚国去朝贡,于是把一件皮袄和一件玉佩献给楚昭王。这时,正在隆冬时节。楚昭王穿上皮袄,系上玉佩,摆上酒宴,请蔡昭侯共同赏雪。蔡昭侯也把另外的一件皮袄和玉佩穿戴起来。宴会上,楚国的令尹囊瓦看见楚昭王和蔡昭侯的皮袄、玉佩很漂亮,用手摸过来,弄过去,赞不绝口,暗示蔡昭侯将玉佩送给他。蔡昭侯很生气。心想:哪有这样的贪婪货。只管饮自己的酒,丝毫不答理。没想到,第二天囊瓦令人陪他到南郢(地名)去游览之时,却将他软禁在那里。原来囊瓦在楚昭王面前说了蔡昭侯的坏话,不让回国了。
    蔡昭侯在南郢被软禁了3年。天天翘首北望,惦念祖国。有时看见大雁北归,就长吁短叹。一天,一个随从人员向他报告说:“唐国国君把两匹‘骕騻’马送给了囊瓦,已经释放回国。国君被囚禁在这里已经三年了,还是把皮祆和玉佩送给囊瓦吧!不然,啥时才能回国呢!”原来唐国国君唐成公有两匹好马,名“骕騻”。唐成公到楚国朝拜楚昭王,用这两匹马驾车,被囊瓦看上了。囊瓦便使人向唐成公索取,唐成公不与,结果也被软禁起来。蔡昭侯听说唐成公获得释放,无奈,只得按照随从的意见,忍气把皮祆和玉佩送给了囊瓦。囊瓦接到皮袄和玉佩后,就去对楚昭王说:“蔡侯长期住在楚国,是因为没有准备好送行的礼物。现在礼物准备好了,可以回国了。”就这样,蔡昭侯被释放回国。他离开南郢时,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恨。当车马渡过汉水时,他面对汉水,抓起一块玉投入水中,发誓说:“我再渡汉水,向南朝楚,就让水神惩罚我。天下诸侯如果征伐楚国时,我一定作为前驱。”
    蔡昭侯归国后,为了出这口怨气,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晋国做人质,请求晋国集合诸侯,出兵伐楚。晋定公和大臣们问清原因后,都认为楚国政治腐败,诸侯离心,是攻伐楚国的好时机。为了名正言顺,请求周天子出名,要各国诸侯在召陵(今河南漯河东)开会,讨论伐楚。

    蔡昭侯十三年(乙未,公元前506年)春天,周天子也派特使与晋、鲁、宋、蔡、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薛、杞、小邾17个国的诸侯及齐国的大夫国夏到了召陵。这次会议,名义上虽然是周天子召开的,实际上仍是晋国左右形势。这时,晋国号称“六卿”的六家大夫已经强大起来,晋定公也和周天子一样成了空牌位。因为这个会是蔡国要求召开的,晋国的大夫苟寅便趁机向蔡昭侯敲竹杠,索取贿赂。蔡昭侯真生气,想不到又有一个囊瓦式的家伙,于是一口回绝了。苟寅便在“六卿”中活动,对当时主持政务的范鞅说:“国家内部存在危机,诸侯也不团结,又遭受了水灾,疟疾也在流行,在这样的形势下攻伐楚国,是不会胜利的。不如告辞蔡侯,以免师劳无功。”就这样,17国诸侯长途奔来,却没有形成什么决议便散会了。在这次会议上,令晋国和蔡国有气的就是沈国。
    沈国为子爵,国君称沈子。国都原来位于今河南平舆的北境,后来,因蔡国威胁,先迁河南沈丘,再迁安徽临泉。沈国一贯亲近楚国,所以没有参加召陵会议。因此,晋国便提出要蔡国灭掉他。于是,蔡国便令公孙姓为大将,率师伐沈。沈国是个小国,这年夏天,便被蔡国灭掉了,国君也被俘杀掉。蔡国灭沈,楚国也动了气,便出兵围蔡。晋国虽然指使蔡国灭沈,但对楚国攻蔡却不救援。敌军压境,怎么办?蔡昭侯只得把另外一个儿子送到吴国当人质,请求救援。碰巧,这时唐国也请求吴国伐楚。吴国准备攻伐楚国,伍子胥和孙武便对吴王阖庐说:“楚国政治腐败,官吏贪赃枉法,百姓困穷瘠瘦。现在蔡、唐两国请求伐楚,这是千载难遇的好机会。”于是决定:大军自州来(在今安徽凤台境)出发,沿淮水(河)西上,出三关(大隧、冥厄、直辕,在今河南信阳、罗山一带大别山间)渡汉水,直捣楚国郢都。
    同年十一月的隆冬季节,吴王阖庐在伍子胥、孙武的协助下,指挥吴军由淮河乘船西上。围攻蔡国的楚军听说吴军袭楚,解围撤退。蔡军立即南下,与吴军会师,唐国的军队也接着赶到。联军遂南出三关,越过大别山区,大败楚师于柏举(今湖北麻城境)。联军乘胜追击,五战五胜,攻破楚国的都城郢。楚昭王和他的妹妹季芈,在苦战下逃出郢都,后面联军尾追,情况十分危急。联军看着就要追上楚昭王,忽然一群大象冲来,每只象的尾巴上均有火把,熊熊燃烧。联军经不住冲击,方才后退。蔡国联吴伐楚,不但使楚国国家残破,元气大伤,并且遭受难言的奇耻大辱。囊瓦后的令尹子西提起此事,曾经面对百姓痛哭,表示一定报复蔡国。但是,一直等了10年,楚国未敢轻动。一是楚国新破,元气未复;二是蔡国是个大国,并且周围有顿(今河南项城)、胡(今河南郾城)互相支援及吴国作为后盾。
    蔡昭侯二十三年(乙巳,公元前496年),恢复国力的楚国联合陈国伐顿。

    蔡昭侯二十四年(丙午,公元前495年),楚国又复攻胡,蔡国救援无效,顿、胡为楚所灭。顿、胡灭亡,蔡国孤立了。

    蔡昭侯二十五年(丁未,公元前494年),吴国正在全力进攻越国,无力援蔡,给楚国进攻蔡国一个好机会。于是,楚国遂约合随、陈、许三国向蔡国进攻。经过几场激烈战斗,蔡国的城池、疆土大部分落入楚军手中,最后,国都蔡城被四国联军包围。蔡军一面坚守国都,一面派人到吴国求援。可是,吴国正在夫椒(一说在今浙江绍兴北,一说为太湖中的椒山,即西洞庭山)与越国大战,无力援助。这样,使蔡国陷入了窘境。楚国的令尹子西见蔡国都城屡攻不下,便命令在蔡都周围筑垒,决定长期围攻。蔡昭侯看到四国联军在城周围建筑军垒,便令将士冲出城外攻打。联军一面筑城,一面作战,到了第9天终于全部筑成了。军垒筑成,不但便于对蔡国都城长期围困,而且可以阻击外来援军。蔡昭侯和大夫们看到城外军垒星罗棋布,个个苦眉愁脸。城里的军民,也人心惶惶,顿时涣散。

    又过些日子,城中粮柴渐缺,蔡昭侯与大臣们决定向楚国表示降服:城中的居民分成男女两队出城,到楚国军营请降。楚国见蔡国已经降服,同意罢兵。但指定蔡国必须离开本土,在江水(即长江)之北,汝水之南选择地方建国。

    楚、随、陈、许四国的军队撤退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蔡昭侯的意见是:楚国是自己的敌国,如果按照他的意见迁国江、汝之间。还不如迁到吴国的附近去。吴国是友邦,总会对自己和善些。公子驷、公孙姓几个大将反对迁国,主张抗楚到底。这个意见得到一部分百姓的拥护。因为每人都有田宅、有财物,若是一迁走,这些田产、物资咋办呢?到了这个时候,有些人就埋怨起蔡昭侯来:当初何必因为一件皮袄、一个玉佩得罪楚国,若不联吴伐楚,不是就没有迁国的事情吗?大夫中和百姓中意见纷纷,迁国的事情一直向后拖延。
    蔡昭侯曾经派人去到吴国,要求军事支援,抵抗楚国。这时,吴王夫差已经征服越国,正在准备北上争霸中原,无意西顾。便对蔡国使臣说:“蔡国距离吴国远,不便援助。请告诉蔡侯,可向吴国附近迁移。”楚国见蔡国迟迟没有迁都,也一再派遣使臣责问、催促。蔡昭侯一面令一部分人迁到长江北、汝水南装作选择地点建国,应付楚国;另一方面却暗暗地与吴国联系:策划向吴国迁徙。他不但背着楚国,同时还背着很多大夫。因为在大夫中反对迁国的力量已经使他无法驾驭了。
    蔡昭侯二十六年(戊申,公元前493年)冬,大雪弥漫了整个黄淮平原。蔡国故城在大雪的覆盖下,极为安静。有一天,人们听说吴国的使臣泄庸前来访问,料想一定是来协商两国事务的。

    第二天,却发现到处都是荷戈挺予的吴国军队,人们大为惊疑。下午,人们听说大夫公子驷被蔡昭侯杀死了,吴国已通知蔡昭侯让蔡国迁到州来。人们十分震恐,一时不知所措。原来泄庸访问蔡国是个假象,协助蔡昭侯向吴国迁都才是真情。蔡昭侯认为不迁吴,即迁楚。所以决定向吴国迁徙。但是,他又怕大夫们和一些百姓反对。于是,便要求吴国以访问为名,带兵潜入蔡国,协助自己迁国。泄庸暗带吴国军队,于当天夜晚冒雪进入蔡国都城,对蔡国都城全面控制。第二天上午,公子驷指责蔡昭侯不该隐瞒大夫让吴军潜入国都,并且重申不能迁国的主张。这时,蔡昭侯已经有吴军作为后盾。认为公子驷如此倔强,恐怕其他大夫效尤,便以反对国君为名把公子驷杀了,并且当即宣布:“迁都州来。”
    州来位于吴国西境,即今安徽省凤台县的下蔡镇。这里西面为硖石山。硖石山耸峙淮水两岸,山顶建有军垒,为州来天然屏障。春秋后期,吴国在这里建立军事基地,联合蔡、唐两国伐楚,就是从这里出师的。但是,这里距离蔡国500余里,在蔡国人们的心目中是多么遥远啊!蔡国,祖先在这里已经居住550多年了,坟墓都在这里,怎能舍得离开呢?但蔡昭侯迁国州来,也是出于无奈。他想到祖先创业艰难,现在一旦抛于己手,迁国异邦,真是心痛如裂。他令子孙和宗族的人们都穿上孝服,端上祭品,由自己带领前去祖先茔墓告别。他们想到祖先坟墓将来落人异国人的手中,不禁放声大哭。其他要迁的大夫和庶民也都到祖先坟茔告别。悲哀的哭声遍及全国。东周时期以西为上,东为下,故称前期的蔡国都城为上蔡,称州来为下蔡。
    蔡昭侯把蔡国迁到州来,自己可没过上一天好日子。他杀了公子驷,公子驷的同党虽然一时恐惧没敢吭声,但是,中间的矛盾却更加激化。他们说蔡昭侯武断、残忍、昏庸。与公子驷同党的公孙姓,因为他在灭亡、伐楚中立下战功,蔡昭侯一直对他重视。可是,公孙姓却居功自骄,不顾大局。对从国家迁徙引起的纠纷,他不是从中调解,而是在多方策划,扩大矛盾。迁到州来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92年),有些大夫闹得不成样子,蔡昭侯便把其中的公孙腊送到吴国去管理。公孙姓等人仍不肯罢休,活动得更加激烈了。
    蔡昭侯二十八年(庚戌,公元前491年),蔡昭侯决定去吴国朝拜吴王夫差,感谢吴国对蔡国的帮助。公孙姓等人得到这个消息,便在大夫和百姓中散布说:“这次蔡侯入吴,是为了蔡国再次迁徙。”又把迁徙的位置说得异常遥远,希望在大夫和百姓中引起骚动和不安,伺机袭击蔡昭侯。
蔡昭侯去吴国的这天,全副武装,车马也装饰得很阔气。大夫们全到城外送行,蔡昭侯登上车向送行的大夫们拱手告别。就在这时,忽然,一箭飞来,射中蔡昭侯胸膛,蔡昭侯一头栽下车来。接着,一阵呐喊,公孙姓等拥了上来。蔡昭侯的侍卫人员及时把蔡昭侯抱起拥着向道旁的一户百姓家躲藏。街道上,旷野上,一片混战。
    原来公孙姓和一些大夫早已计划好了,要在蔡昭侯赴吴这天,袭杀蔡昭侯。由于蔡昭侯沿途戒备森严,所以便令公孙翩在蔡昭侯登车后射杀他。并且埋伏家兵以备拼杀。蔡昭侯的大将文之锴,听说蔡昭侯被公孙姓等追到一户百姓家,急忙带兵赶来。这时,公孙姓等人已经闯入院内,令公孙翩在门口把守。公孙翩的箭法百发百中,他弯弓搭箭,谁也不敢前进。文之锴说:“我们把人列成横排,如墙前进,营救国君还能怕死吗?”于是,自己奋勇当先。其他的士兵看到文之锴英勇,也成横排一拥而上。公孙翩一箭射中文之锴的肘部。文之锴毫不退缩,拔箭还射,遂杀公孙翩。文之锴率领士兵冲到院中,蔡昭侯已死,公孙姓及其同党公孙辰、公孙霍,还正在和蔡昭侯的侍卫人员拼搏。公孙辰看到文之锴带兵赶来,越墙逃走,去到吴国。公孙姓、公孙霍虽然善战,但寡不敌众,全被杀死。
    蔡昭侯死后,其儿子蔡朔继承王位,是为蔡成侯。蔡成侯为了把公孙姓同党的势力全部肃清,在全国进行一场大屠杀,直到这年十二月,蔡国才算安定下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