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在你我身边】: 经典随行(三)

 醉牛988 2019-02-15

国医之声第101期



愿您每每聆听,屡屡获益!

微信公号:voiceofcm

微信私号:1811670699

荔枝FM:1312564,喜马拉雅:国医之声

脸书:voice of chinese medicine

Youtube:voice of chinese medicine

( 搜索中医英语或TCM english)


【中医在你我身边】: 经典随行(三)


作者:陕西基层中医赵崇武

编校:刚子医生


三、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均有运用。该方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虚实兼顾,学习并运用该方使我对寒热虚实错杂证加深了理解。


1、牛刀小试验经方

舍友母亲,时值冬令,因照顾病人,患心下痞满,不思饮食,口苦,舌苔白厚。电话咨询,同学找我商议,我说:“此与《伤寒论》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甚为登对”,考虑劳倦伤脾,痰气内生,盘踞中焦,阻滞气机,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发为痞满。故以半夏泻心汤去大枣、加枳实主之(其中半夏12g、黄连、干姜各6g),加枳实者,以导痰除痞耳。舍友母亲诉服药三剂后,痞满大减,并称:“在抓药时,药师直指此方不能治胃病,不知为何?”


后患者自觉口唇干燥,吾考虑此乃痰气除而津微耗,是向愈之征,故在原方基础上减半夏至10g、干姜至3g以避其燥,加玉竹20g以护其津。3剂后口燥除,痞满好转,遂停药观察。


2、方随证转治胃反

一诊:依证疗胃反,反愈久疮疡。  

四叔,外力致口腔对下牙处破溃,疼痛不适,西医以阿莫西林、利君沙等抗菌素口服月余以预防感染,疮口愈合缓慢,反增胃反一证,诉进食后约一刻许,即吐出所进食物,吃药后亦整片吐出,纳食减少,口苦,大便溏薄,舌尖红,苔腻,脉濡弱。吾考虑此为长期服用抗菌素戕伐中阳,水湿运化失司,痰浊内生,郁而化热,显然寒热虚实错杂之证。清朝著名医学家徐灵胎所著之《伤寒论类方》云:“翻胃以此(半夏泻心汤)加减治之”,故选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12g、黄连6g、黄芩10g、干姜6g、炙甘草10g、党参10g、枇杷叶10g、竹茹10g。三剂,水煎服。


二诊:随证合方疗宿疾。 

四叔进药三剂,胃反除,口腔疮口亦排出脓性粘液,疮口渐收,疼痛缓解(细想此方溶托法与解毒敛疮于一炉,故有疗疮之功),纳食增加,口苦除,大便仍溏,苔渐退,脉较前有力。并诉有腰痛宿疾,近日腰酸痛不适,劳累后加重。让我一并给治。考虑为脾肾阳虚,寒湿客于肾之外府所致。故在一诊方基础上,减黄连至3g,加干姜至10g,加茯苓15g,白术10g,补骨脂10g,杜仲12g(合肾着汤之意),以侧重于温阳除湿。药进三剂,腰痛缓解,疮疡愈合。随访胃反未发,腰痛一年未犯。


3胃和则卧安

杨某,老年女性,胃痛月余,寻县城名医治疗,处以木香、槟榔、枳壳、厚朴、夜交藤、合欢皮、三仙等味而不效,病情逐渐加重,颇以为苦。遂在我假期回家时找我治疗。诉胃脘胀痛,痛及两胁,口苦心烦,失眠多梦(已有20年之久)。察舌红苔干,考虑患者年迈,病情日久,寒热虚实错杂,中焦气机升降悖逆,不通则痛,加之土运不及,肝木来乘,乃雪上加霜耳。故选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12g、黄连6g、黄芩10g、干姜6g、炙甘草10g、党参10g、枳实10g、白芍15g、元胡15g。加白芍者,养肝体以和肝用!三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诉胃痛大减,令患者非常高兴的是她20年的失眠亦明显改善。何故?《内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胃气不和,浊气上攻,阳不入阴则夜卧不宁。本方有泄浊气,和胃气之功,胃气和则夜得安寐。后以本方加减善后,病情得以平复。1年后随访,胃痛、失眠均未复发。


4、发挥:

通过对《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理解和对半夏泻心汤的运用,吾试以半夏类方加减调和脾胃,治疗失眠,效果较好。痰湿盛,选二陈汤;风痰,选半夏白术天麻汤;痰热,选黄连温胆汤;寒热错杂,选半夏泻心汤;胃虚痰盛,选六君子汤等等,重在泄浊邪,通降阳明,阳明经气通畅,则阴阳循环往复,夜得安寐。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