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彦:宋代铜产量研究综述

 古泉文库 2022-05-07 发布于陕西省

作者简介

熊彦,男,1970年生,业余钱币爱好者,玩钱20载,早期对历代铅、铁钱币多有研究,担任开元泉社铁钱区版主。后多研究唐、五代钱币,担任古泉园地唐区版主。编写有《汉元通宝图谱》,参与编写《开元通宝图谱》上册,正在主编《开元通宝图谱》下册会昌开元。

前些时我去过宋代胆铜四大场探访,并查阅资料,找到大部分研究过宋代铜产量的文章和书籍,读过后,我认为这些文章记录的宋代铜产量数据都不是太全面,且有些数据值得修正。

他们的史料来源大多相同,北宋部分以《宋史》食货、《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为主。南宋记载铜产量的史料很少,《建炎以来朝野杂记》里有部分叙述。

对宋代铜产量单独研究的文章很少,多是结合宋代矿产,跟金、银、铁、铅、锡等一起研究,偶有研究宋代货币的会涉及铜产量,但也多未细致总结。

我的观点:北宋有两次祖额1,南宋有一次。下面提到的“第一次祖额”和“第二次祖额”我会另文详细介绍,先理解成两组特别的数据就好。

1954年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2一书中,中提到铜产,皇祐中约出七百万斤,天禧五百万斤,元丰元年增为一千四百六十万斤。这三个数字。另有个宋代产铜数额表,有皇祐、治平、元丰元年、乾道二年四个数字,这四个数字显然是来自《宋史》。天禧铜产量出至《文献通考》。也就是书中用到了五组数据。

1959年华山写的《宋代矿冶工业》3一文中,有表格金、银、铜、铁、铅、锡、水银、朱砂,可惜只有五组数据,至道末、天禧末、皇祐中、治平中、元丰元年。后面有第二次祖额和乾道二年的数据,其将第二次祖额时间定在北宋末。也就是书中用到了七组数据。

1980年夏湘蓉编著《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4一书中,有“铜矿”一节,里面收录了“大观岁收铜六百六十余万斤”,有第二次祖额和乾道二年数据,第二次祖额被认为是绍兴三十二年制定。这篇文章主要是研究四大胆铜场。最大亮点是大观中收铜数据,此数据其它文章少有提及。

1982年黄盛樟写的《对宋代矿冶发展的特点及原因的研究》 5一文中,将第一次祖额称为“熙宁岁额”,记录有元丰元年铜产量,第二次祖额称为祖额,有乾道二年数据。其它年份数据未记载。

1988年刘森写的《北宋铜钱监述略》6一文,对北宋的铜钱监设置时间、地点,钱监铸币量都有表格。可惜没有将铜产量和铸币量联系起来,里面用的的产铜数据有“大观岁收铜六百六十余万斤”,其它数据反倒没提起。文章很好,但是,表格里很多数据需要修正。其对平江南后铸币只有7万贯是因为币材铅不足的论断,我觉得很好。比较唐代开成元年矿产数据7就会发现,铜产量很多,但铅和锡少,所以铸币少。宋初的铸币少沿袭了唐末的铅锡币材少的因素。

1988年漆侠著的《宋代经济史下》8一书跟他在1999年出版的《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下》14一书内容相同。里面有“各类矿产品税课表”,跟华山《宋代矿冶工业》里表格大致相同,多了一行第一次祖额数据,列于元丰元年之前。在南宋章节里,有个小表格,第一行是第二次祖额数据,被认为是崇宁年间。第二行是乾道二年数据,被认为是绍兴三十二年的。其它章节有兴国八年数据,将85万和错误的81万斤当成了两个不同年份的数据,也就是书中用到了九组数据。

1988年马大英主编《中国财政历史资料选编》第6辑宋辽金部分9有矿产收入一节,有皇祐、治平、元丰、旧额、乾道二年、山泽之入等六组数据。

1990年王菱菱在《宋代“山泽之入”矿课时间考》10一文中,有了一个比之前所有人都全面的一个表格。这个表格有九行数据。把漆侠两个表格合并到一起,并多了两行数据。一行是山泽之入,被认定在熙宁七年到熙宁十年间的数据。最后一行宋宁宗前期的数据。这个数据来自嘉泰二年李新传编纂《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作者认为是1195-1202年间。此表也将乾道二年数据认为绍兴末。文中认为506万贯的不是元丰三年,是熙宁末。

1991年葛金芳著《宋辽夏金经济研析》11一书中有个“宋代有色金属产量增长表”有北宋五组数据。其将元丰元年产量算多4倍,显然是误解了“二八抽成”,“二八抽成”宋代实际只有在金、银矿部分时间采用过。另有一个表格,收录了山泽之入,也就是书中用到了六组数据。

1991年李仲均、李卫著《中国古代矿业》12一书中,有“历代铜矿的产地和产量”一节,没有表格,罗列的数据也不多。

1995年汪圣铎著《两宋财政史》13一书中,下册有“宋代坑冶岁入表”,这个表格跟王菱菱《宋代“山泽之入”矿课时间考》中表格近似。将山泽之入也定在熙宁中,虽然有11行数据,但里面有两行算是重复的,将第二次祖额省略数据和乾道二年误为绍兴末的也收录。没有嘉泰年间数据。太平兴国八年和大观中数据也未收录。也就是书中用到了九组数据。

1999年胡永炎胡静在《宋代的铜产与钱监》15一文中有七行数据的表格,来源均是《宋史》食货志。少了《文献通考》记载的至道末和天禧末数据。“山泽之入”被认为是元丰元年之后。第二次祖额被认为绍兴三十二年。

1999年王菱菱在《试析宋政府收买矿产品的资金及其数额变化》16一文中有《两宋矿产岁额表》有九组数据,跟其《宋代“山泽之入”矿课时间考》中表格大致相同,多了金、银、铁数据。

2000年高聪明著《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17一书中,北宋的货币政策一章里,引用了《宋代“山泽之入”矿课时间考》里表格的六组北宋数据表。

2003张锦鹏在《宋代商品供给研究》18一文中,引用了汪圣铎著《两宋财政史》八组数据作为岁课额,其估算矿冶产量的方式值得推敲。个人认为不合理。

2003年汪圣铎著《两宋货币史》19一书中,有“宋代的铜产量”这个小节,没有表格,有至道末、天禧末、皇祐中、治平中、元丰元年、祖额、山泽之入、旧额(即第二次祖额)、乾道初年共九组数字。

2004年胡小鹏著《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宋元卷20一书中表格挺多,表六有北宋矿产六组数字,表把将第二次祖额定为崇宁年间,乾道二年数据定为绍兴三十二年,表九有省略的乾道二年数据,表13又把五组北宋收铜数据认为是铜税,表14里,第二次祖额数据又定成中兴祖额,乾道二年数据又变成了乾道元年的。实际只有六组数据,硬是组合出了好多花样。

2004年裘士京著《江南铜研究》21一书中,有“文献所见铜矿场和铜产量”这个章节,不过,没有表格,只有皇祐和元丰元年产铜量,其它章节有兴国八年数据,将85万和错误的81万斤当成了两个不同年份的数据,将铸500多万贯钱认为是元丰年间,罗列的其它数据不多。

2005年王菱菱著《宋代矿冶业研究》22一书中,将其《试析宋政府收买矿产品的资金及其数额变化》中的表格收入,另外新增加了一行数据,将第一次祖额数据加入。另有跟漆侠相似的两个表格,即北宋、南宋分别列表。也就是书中用到了十组数据。有嘉泰年间数据,只缺太平兴国八年和大观中数据未收录。

2007年卫正梅在《宋代铜冶业研究》23一文中有个表格,只有六行数据,从至道末年到元丰元年。

2009年张勇在《宋代钱监研究》24硕士学位论文中,有两个表格,第一个表格唐宋坑冶岁收入比较表,前两组是唐元和年间和开成年间数据,其将开成的铜产量少记了一位数字,宋代只选了治平年间和元丰年间数据。另一个表格南宋坑冶表,第二次祖额定为北宋后期岁入数,另一组是乾道二年岁入数。

2013年魏天安在《宋代矿产采冶业研究》25一文中,王菱菱著《宋代矿冶业研究》的表格差不多,也有十行数据。不过,认为第一次祖额是熙宁十年的,“山泽之入”也是熙宁十年的。乾道二年的数据跟漆侠一样,认为是绍兴三十二年。修正了“山泽之入”锡的数据。太平兴国八年和大观中数据未收录。

2014年裘士京在《宋代铜冶铜监考》26一文中,罗列了一些铜产量数据,不是很多,也没有做成表格。

2015年徐东升在《宋代铜产量变动原因析论》27一文中有个表格,从注释看,显然是受到王菱菱《宋代矿冶业研究》数据影响,不过,少了嘉泰二年前的数据,多了三行从《韶州新置永通监记》里推测出的三行岑水场数据,此外,将黄铜和胆铜数据分开列。徐东升也将山泽之入数据定为熙宁后期,将第一次祖额定为元丰二年或三年,将第二次祖额数据定为徽宗时期,乾道二年数据定为绍兴三十二年。也就是书中用到了九组数据,少了太平兴国八年、大观中和嘉泰二年前数据未收录。

后记:我写此文是受到刘晨曦《宋代矿冶业地理研究综述》28一文影响,目的是了解前人研究了些什么,有什么成果可以直接使用。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以上列出文章以出版发行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搜集到这些资料,我想我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如果有脱漏的话,最可能是相关的学位论文或1980年前检索不易的文章。

注释、参考资料

1:《宋会要辑稿》、《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长编》里,祖额有时候也称租额。李华瑞在《试论宋代工商业税收中的祖额》29一文,对祖额的定义有细致的研究。矿产的祖额,简略点说,就是户部或三司,将诸课利场向转运司申报的实际收入,按照“酌中法”,以三年、五年为期,并按“增者取中数,并亏者取最高数,新置者取次高。数额最后经过皇帝批准后,以为定额,称为祖额。其后定期将岁课和祖额比较,进行奖惩。给各个场、州、路的制定的祖额数称之为元额。我的观点,北宋以“五年酌中法”将熙宁八年和“三年酌中法”将绍圣四年矿产量分别制定了两次祖额。南宋祖额是乾道九年制定的,御诏直接将乾道二年矿产量增加三分之一作为祖额,而没有采用“酌中法”。

2: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M]  第292页 群联出版社 1954年10月第1版

3:华山《宋代矿冶工业》[J]第64、66、67页《山东大学学报》1959年第2期

4:夏湘蓉编著《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M] 第96、97页 地质出版社 1980年7月第1版  

5:黄盛樟《对宋代矿冶发展的特点及原因的研究》[J] 第23、24页 科学史集刊 10 地质出版社 , 1982.11

6:刘森《北宋铜钱监述略》[J]第6-14页《中国钱币》1988年第2期

7:《新唐书》卷五十四 “开成元年,复以山泽之利归州县,刺史选吏主之。其后诸州牟利以自殖,举天下不过七万余缗,不能当一县之茶税。及宣宗增河湟戍兵衣绢五十二万余匹。盐铁转运使裴休请复归盐铁使以供国用,增银冶二、铁山七十一,废铜冶二十七、铅山一。天下岁率银二万五千两、铜六十五万五千斤、铅十一万四千斤、锡万七千斤、铁五十三万二千斤。”

8:漆侠著《宋代经济史 下》[M]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7月第1版

9:马大英主编《中国财政历史资料选编》第6辑宋辽金部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

10:王菱菱《宋代“山泽之入”矿课时间考,兼论宋神宗时期的铜钱岁铸额》[A]  漆侠主编 《宋史研究论丛》[C] 河北大学出版社1990年4月第1版

11:葛金芳著《宋辽夏金经济研析》[M]武汉出版社 , 1991年9月第1版

12:李仲均、李卫著《中国古代矿业》[M]第54、55页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1年11月第1版

13:汪圣铎著《两宋财政史(上下)》[M]第726-728页 中华书局 1995年7月第1版

14:漆侠著《中国经济通史 宋代经济卷 下》[M]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9年1月再版   

15:胡永炎 胡静《宋代的铜产与钱监》[J]《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一期1999年

16:王菱菱《试析宋政府收买矿产品的资金及其数额变化》[A] 漆侠、王天顺主编《宋史研究论文集》[C] 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17:高聪明著《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M].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0年1月第1版

18:张锦鹏《宋代商品供给研究》[J] 第172页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第1版

19:汪圣铎著《两宋货币史》[M] 第299、300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9月第1版

20:胡小鹏著《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宋元卷[M] 福建人民出版社 , 2004年11月第1版

21:裘士京著《江南铜研究》 [M] 第234、235页黄山书社 2004年12月1版

22:王菱菱著《宋代矿冶业研究》[M] 第59、60页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1版

23:卫正梅《宋代铜冶业研究》[J] 《开封大学学报》2007年第21卷第4期

24:张勇《宋代钱监研究》[C] 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2009年5月

25:魏天安《宋代矿产采冶业研究》[J]《暨南史学》2013年第八辑

26:裘士京《宋代铜冶铜监考》[J] 《铜陵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27:徐东升《宋代铜产量变动原因析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28:刘晨曦《宋代矿冶业地理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3年第2期

29:李华瑞《试论宋代工商业税收中的祖额》[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2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