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振兴学堂——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阅读人生988 2019-02-15

农业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王朝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然而,一直以来,乡村基础设施薄弱、人才资源匮乏的困境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第一道门槛。乡村振兴最根本是人的振兴,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人才匮乏的困境成为当务之急。

搭起村民与“智库”沟通的桥梁

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去年以来,为解决乡村人才匮乏等问题,全国各地已逐步建立了多个乡村振兴学堂,目前,各地学堂也在积极结合当地优质教学资源,让新知识、新思想、新机遇在乡村这块土地碰撞融合,助力乡村激活产业经济、改善乡风民俗,乡村振兴学堂的成立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剂“良药”。


乡村振兴学堂——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乡村振兴学堂内授课讲师正在村民讲课

“乡村振兴学堂的设立能有效改善现有村庄的村民主体责任意识淡薄、文化传承意识模糊、家园自豪感欠缺的状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段德罡教授说:“乡村振兴学堂也是为地方政府出谋划策的智库,联系乡村与学术组织、科学机构、涉农组织等的桥梁,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空间特色化,产业精细化,生活品质化,思想现代化的平台。”

2018年12月8日上午,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委、区政府联合设立的王上村乡村振兴学堂、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专业实践基地正式挂牌。据了解,王上村乡村振兴学堂是西北地区唯一一个乡村振兴教育实践基地,主要有‘智库、桥梁、平台’三大作用,该学堂旨在立足于打造乡村振兴的研讨高地、培训高地、实践高地的目标,学堂共分技术研究中心、展厅、书房、茶室、住宿休憩空间等四个部分,按照建新如旧的理念进行改造,总面积2400平方米,目前建成300平方米。


乡村振兴学堂——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王上村村民专心致志的听乡村振兴培训课

“乡村电商如何搞?”“乡村小院咋收拾?”“农家乐菜品咋提升?”“如何营造高品质空间?”“乡村文创怎么做?”围绕这些问题,2019年1月25日,王上村乡村振兴学堂首期村民培训正式开课,50余名村民和乡村振兴工作人员共聚一堂,学习乡村振兴知识。乡村振兴学堂正是搭建起了村民与“智库”沟通的桥梁,成为提高村民思想意识,增强生产和生活技能的最佳机构。

各地兴起建“学堂”大力培养本土人才

和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王上村乡村振兴学堂一样,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乡村振兴人才匮乏等问题而成立的乡村振兴学堂,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成立了多家。据了解,去年4月17日,江苏省乡村振兴综合实践教育培训基地——苏州乡村振兴学堂在吴中区临湖镇挂牌成立。去年4月21日,宜宾高县乡村振兴大学堂授牌暨大雁岭讲习所揭牌开班启动仪式在大窝镇大屋村举行。去年6月25日上午,江苏常州“乡村振兴学堂”在天宁区郑陆镇查家湾村揭牌,各地学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将源源不断的培育出适合乡村发展的人才资源,随着乡村振兴学堂的不断设立,乡村发展人才匮乏的困境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乡村振兴学堂——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王上村乡村振兴学堂内“乡村振兴学堂”所授之牌

“村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更是乡村振兴的直接受益者。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有更多有见识、有思想、有技能的人参与,在对外引进专业人员的同时注重对内有人才的培养与选用。”段德罡说。

乡村振兴学堂正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一汪“源头活水”,它将有效的引导村民转变思想,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增加与其技能相结合的知识,有序推进生产技术型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村民的主体意识及思维认知水平,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让村庄发展更具活力,才能全面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乡村振兴学堂——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村民认真听专家讲解乡村振兴相关知识

“只有让广大村民的思想意识得到转变,才能让村民积极的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的队伍中,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切切实实的得到落实。我觉得乡村振兴学堂正是转变村民思想意识的‘智库’。”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农工部部长石明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