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财途径原来是这样啊

 QDLF888 2019-02-15

文/

创新与合伙人制度的一点感受

年前看了一段海尔张瑞敏的转型讲话,大意是海尔在搞合伙人制度。对这个新词还没有理性的认识。处在存疑阶段。

年后和松下的原同事聚了聚,一聊发现,无知是致富的最大障碍,信任是企业运转的最大成本。

该同事中转毕业,在松下修理钣金模具,2000年松下要外派一批人去日本,人数大约13人,我阴差阳错的选在了里面,这哥们不知什么缘故落选了。 这事对他触动很大,过了一年,他一生气辞职了。2001年那会找个理想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事情,他找了好多家,发觉都没有松下的环境轻松,工资高,都没坚持多长时间。

生存的压力还是时时存在的,这个社会不是慈善机构,你不努力饿肚子是合理的。走投无路的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一开始生产拉伸膜,就是塑料方便袋的原材料,设备简单,工艺也不复杂,第一年有了些剩余,勉强比上班能多点。竞争的压力还是有的。

第二年有了些存款,第三年就和其他的包工头合伙开了个钣金厂,给海信、澳柯玛的二级供货商干点配套,也就是海信、澳柯玛的三级供货商,由于合伙人的管理理念或者投资方向产生了分歧,工厂亏损严重,大家都不乐意再投,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其他2个合伙人就陆续退出了,就这样,亏损的钣金厂,他成了唯一的控制人。以前修理模具的技术与经验排上了用途。他把拉深膜厂转给自己的夫人打理,自己在钣金厂动手修模具,发货、处理不良品、客户投诉。。。。。。。也慢慢认识了澳柯玛、海信的人,揽客户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又过了几年,自己晋升为海信、澳柯玛的一级供货商,白家电钣金设备与技术都差不多,慢慢也成了海尔的供货商。那年他的产值是1千万。

海尔的销售与线下网点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大,产值过了千万后,增长是按几何级数发展的,没多长时间企业由灵山卫搬迁到红石崖,产值也有千万到了亿。

2019年再见面的时候,海尔的一条电冰箱流水线居然是他的员工,他发工资。他成了海尔的合伙人,场地是海尔的,物流链条是海尔的,质量控制是海尔的,生产是他的,研发是合伙的。你有好的产品,海尔可以帮你推广,合作了2年产值到了3亿。

这哥的人生看来是逆袭了。他的经验成了财富,他对人对事的信任降低了投资的成本。可以说创新在他那里真的诠释了无止境了。

    关于创新2019我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2019有路,就大胆的去走,有梦,就大胆的去飞;想成功,就大胆去闯 全国上下,在“三期重叠”的档口,用行动汇成了一个词,创新!   

 

     95年毕业 那时,创新是生产要素的组合;20年后,创新是市场要素的组合。

连创新的概念与内涵都颠覆了。2019 不扯淡能行吗?  扯淡而且需要胡扯,正经扯淡都被别人扯成过去时了。 只有胡扯的路还比较宽点。

 

    有些人还在“敢问路在何方”?你走在城市的街头,看看地下的地铁,看看地上 的柏油路,再抬头望望那纵横交错的高架桥, 你说路在何方? 四通八达的路况,若还用平面思维 平面地图能说清楚吗?你手拿一份地图,就算是机械系工程师也估计看不出个鸡和鸭吧。 有人说 紧跟时代的脚步。。。。,我看,只争朝夕都掉链子。

      思维的创新与创新的思维已经与时代同步了,也就是说创新也成了与时俱进的动作。 除了时间,空间都缩短了,这日子还有法过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