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中的细胞负责分泌多种激素(图片来源:CNRI / SPL) 通常,摄取食物之后人的血糖水平会升高。为避免过度,胰腺中的β细胞会分泌胰岛素,该激素可以刺激细胞吸收糖分,从而维持血糖的稳定。一旦β细胞出现问题,这一系统则会紊乱,易引发糖尿病。 如何挽救崩溃的系统?近日,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UNIGE)的科学家们想出了一招:他们成功“重新编程”人类本不负责产生胰岛素的胰腺细胞,使其“转变身份”,能够持续产生胰岛素。 这项发表于《Nature》期刊的研究首次展示了,细胞的适应能力远大于我们的想象。而且,这种可塑性不是人体胰腺细胞所独有的。 https:///10.1038/s41586-019-0942-8 人类胰腺中含有多种类型的内分泌细胞(α,β,δ,ε和γ),它们负责产生不同的激素,用于调控血糖水平。这些细胞聚集成簇,形成胰岛(pancreatic islets)。其中,如果负责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功能紊乱,则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对于1型糖尿病而言,免疫系统会攻击并破坏β细胞。在2型糖尿病中,β细胞无法供应充足的胰岛素,或者身体会对胰岛素产生抗性。 来自UNIGE医学院的Pedro Herrera教授及其团队之前已在小鼠模型上证实,通过一种自发性机制可以改变其他胰腺细胞的“身份”,从而让胰腺有能力再生新的胰岛素细胞。 通俗点讲,就是让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和δ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产生胰岛素,从而促使血糖的正常调控。 那对于人类而言,胰腺细胞是否同样可以“人为改变”呢? 为了探索人体细胞是否有这种适应能力,研究团队采集了来自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的胰岛组织。 首先,他们对不同的细胞进行了分类,并着重研究其中两种:α细胞和ϒ细胞(分泌胰多肽)。 “我们将细胞分成两组:一组我们只添加荧光细胞示踪剂,另一组除了示踪剂之外,我们还添加了胰岛素转录因子PDX1和MafA(重编程所需)基因。” Pedro Herrera解释道。 随后,研究团队重建了多个“假胰岛”(pseudo-islets),即只含有一种类型的胰腺细胞,以准确地研究它们的行为。为了让细胞产生胰岛素,研究人员不得不人工激活一个或者两个关键β细胞基因。 一周后,近40%的α细胞会分泌胰岛素,而ϒ细胞在同样的人为处理下,会有更多的细胞以更高的效率分泌胰岛素。 由α细胞构成的假胰岛。这些细胞原本负责产生胰高血糖素(蓝色),但是可以“学习”智造胰岛素(红色)。绿色是GFP蛋白,用于追踪细胞来源,从而证明细胞的身份改变。(图片来源:UNIGE的Pedro Herrera) |
|
来自: 昵称32772025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