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错位之爱,儿子被母亲情感绑架

 仰羊 2019-02-15

在家庭中,有两种爱,一种是亲人间血浓于水的爱,另一种是夫妻间的情爱。我今天想说的是游走于两种爱之间的一种模棱两可的爱。我叫它错位之爱。多见于母子之间,指在情感上,儿子代替了爸爸的位置,妈妈把本应投注给爸爸的爱,投注到了儿子身上。




小李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家中,在他不到一岁时,爸爸出轨,妈妈选择不离婚。妈妈的理由是孩子小不能没有爸爸没有家。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看,这位妈妈在知道丈夫出轨时,体验到了被抛弃感,激活了她的分离焦虑。她把这种不能忍受的分离焦虑投射给了孩子,说孩子不能没有爸爸,实则是她不能失去丈夫。


她不离婚的同时,也不原谅丈夫。因为现实中丈夫就是过错方,就像是,她手里的唯一可以果腹的食物被别人咬了一口,她不吃会饿,吃了又恶心。现实中对婚姻的无法放弃,让她对自己的无能产生了深深的羞耻感。不原谅是对丈夫的惩罚,更是对她体验到羞耻感的防御。换句话说就是用持续的惩罚丈夫来避免让自己体验到内心里的真实情绪。


事实上,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充满怨恨不满时,她自己就处在了一个被忽视,没有被照顾、没有被爱着的状态中,似乎她在等待被看到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耐心,充满了怨恨。很显然,这是一种退行的状态,就是心理上回到了婴儿般无所不能的全能自恋的状态中。用一种我让我自己一直都不好的方式来惩罚自己,达到惩罚别人的目的。


就此,夫妻关系形成一种冰冻的僵化状态,爸爸在妈妈心中的位置形同虚设。我想打个比方,来描述这种僵化的状态。把鱼缸比作是家,夫妻是大鱼,孩子是小鱼。有一天,两条大鱼不想在一个鱼缸里了。成熟的方式是,看清各自在感情和现实中的需求后再分开。不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如果能做回朋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当一个人持续厌恶和惩罚另一个人时,她让自己一直停留在过去的时间和过去的事件当中,把每一个当下都变成了一种重复。付出的是自己有限的时间成本。退一步说,即使选择离婚,也并不代表是一种失败,如果能透过对方看到一些自己人格中的阴影面。


比如,在你抱怨对方不做家务不带孩子时,是不是这里面有过多的具体要怎么样做的要求。在你指责对方不够体贴时,你有没有直接的跟他表达过你的需要。这样向内看自己时,发现了自己控制和情感隔离的一面,再看对方时,便多了一些理解。这个阴影面不是不好的,而是一些你人格中被无意识遮挡住的一部分。那么,对于这样携手走过一程的两个人来说,离婚不是结束,是更美好的新生活的开始。




但多数情况下,这种开始并非易事,更多的可能是,两条大鱼互相攻击指责,把鱼缸打破了一个窟窿,水就会流出去就会威胁到鱼的生命。首先感到害怕的一定是大鱼,因为这是他们造成的。


但是他们谁都不动,因为谁动了,就说明是谁错了,谁动了就是谁更需要对方。这时,两个大人似乎也达成了一种默契,或者叫做成人世界的生存法则: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压制住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维护面子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表达了她的想法和感受,对方拒绝了,这个结果会激活,她早年即使表达过也被拒绝之后,有可能会形成的创伤。比如,她说想要,家长说不能要。她说害怕,家长说不怕不怕。她在哭,家长说不许哭。所以她学会了把焦点关注到事情上,而把心里真实感受到的情绪都压抑下去。


集中火力指责对方哪里不对哪里不好,以期待对方改变。这种情况下对方是无法改变的。因为她的火力太猛了,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对方不得不同样的指责回来以保护自己的完整。一旦真的改变了,认错,改过,那无疑等于自己整个人被她的火力给消灭掉。


于是大鱼就把保住家的愿望投射给了小鱼,让小鱼觉得一家人不在一个鱼缸里就活不下去了。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爱就是生命的源泉,孩子感受到了妈妈求救的信号,义无反顾的用自己的身体堵住破裂的地方,保住家。




孩子从那时起就学会了,时刻观察妈妈的表情,体会妈妈的情绪。妈妈孤单时孩子就陪着,妈妈委屈时孩子就哄着。妈妈生气时孩子就会很懂事,妈妈生病时孩子就会很贴心的照顾着,成长的岁月里,孩子已然代替了爸爸的位置,在妈妈心里儿子成了她的情感依靠。


对儿子来说,这是一种说不出来的精神绑架。小李结婚后,妈妈几乎每天跟他说儿媳妇的各种不好,说的有理有据。到孙子出生后,婆媳矛盾,双方老人间的矛盾逐渐升级。是啊!小鱼终于长大了,成家意味着他要离开妈妈去自己的鱼缸里生活。这怎么可以,小鱼走了,谁来堵住破裂的地方?破裂了这个鱼缸就没有了,这会再次激活她的分离焦虑。


所以,在这位妈妈第一次见到儿媳妇时,就一百个看不上。到最后,这位妈妈对儿子下了最后通牒,必须离婚,那个姿态就是你要不离婚我就会活不下去。因为只要儿子离婚了,就能继续留在她的身边了。


这位妈妈在儿子很小时,就经常当着儿子的面历数丈夫的各种不好、各种对不起她。男孩子是在向爸爸的认同中习得如何成为男人的。妈妈这样对丈夫的否定,无疑是堵住了男孩子成长的方向。孩子只好调转方向来向妈妈认同。


就相当于在情感上和心理上,儿子和妈妈处在了一种黏糊的共生的状态中。妈妈也会把儿子当成自己倾诉的对象,还有一些家庭重要事项商量的人,就连平日里的饭菜都是儿子爱吃什么就做,不爱吃的就不做。爸爸成了家里可有可无的人。


小李说,妈妈从小就跟他讲,“我都是为了你”。说这句话时,他的语气是无奈的,仿佛有很多东西被深深的压在了心底。他的眼睛里流露中一种莫名的疑惑,夹杂着一丝隐隐的愤怒。


疑惑的是,天下哪有妈妈逼着儿子离婚的?


愤怒的是,妈妈说为了我好,可是为什么当我明确了表达了,我不离婚是因为我们夫妻还有感情,妈妈却还在坚持让我离婚?




下面这个案例中的妈妈直接说出了原因:


同样是妈妈逼着儿子离婚,理由是儿媳妇脾气大自己儿子太受气。儿子是那种标准暖男,说话轻声慢语,理解妈妈,耐心的安慰妈妈却又独自无奈中叹气。这位妈妈说的更直接,原话大意是,“我告诉我儿子了,离婚后再找,可要看好了,最好先别找,就自己带着孩子过,等孙子上大学再说”。


我问,您孙子现在多大?她说,四岁。我不禁张大嘴巴,那到上大学还要十多年了啊!她马上眼神变得很坚定的“没事我了解我儿子他受的住”。儿子告诉我,他都知道的,两年前爸爸意外去世了,妈妈一直不能接受。


这也是口口声声为了儿子的妈妈,让儿子离婚,甚至不让儿子再婚,目的就是要把儿子留在自己身边,满足她的情感寄托。


丈夫的离世或者是情感上的背叛,都让女人失去了爱恋客体。因为现实中的无奈和无情,重重的挫败了女人的自恋。会让她潜意识里感觉自己不好,甚至厌恶自己。可以想象一个自己都不爱自己的女人,又怎么会具有吸引力?只有求助于儿子,把无处安放的爱包裹在母爱当中。


想一下,那种看到儿子带女朋友回家,就两眼放刀的目光,分明是看情敌的眼神。这样的错位之爱在早年就可见一般,只是不易被察觉到,只有到儿子成家后才终于显现出来。但事实上,在母子关系的早期阶段,可能就有许多错位的痕迹隐隐开始浮现。比如孩子很大了也不分床睡。已经上小学的男孩子,和妈妈旅游时,妈妈让他一起上女厕所。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一条被养在鱼缸里的小鱼,鱼缸提供安全舒适的同时,也形成为一种限定。唯一可以做的是,让小鱼意识到,生命之源,鱼缸之外,还有大海。


最后,我想说的是,生活的意义除了追求成就和幸福感,还要体验各种情绪,好的情绪总是转瞬即过,让我们停留下来的,总是那些不好的情绪。如果非要说那些不好的情绪都跟别人有关,那要不要继续待在不好中,完全在于我们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