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文末留言提问&解答 中医普及系列 患者 信息 性别:女 年龄:8岁 发病节气:雨水 主诉:大便稀溏1月余 初诊 现病史:患儿大便稀溏1月余,每日3-4次,偶夹有不消化的食物,患儿平素胃口较好,喂养较多 既往史:无 过敏史:无 体格检查:面黄白,身形稍瘦,舌淡苔薄白腻,脉细 辅助检查:暂缺 中医诊断:泄泻 证候诊断:脾虚夹食 西医诊断:小儿腹泻病 治法: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初诊处方 党参7g,白术10g,甘草5g,茯苓12g 陈皮10g,山楂10g,神曲10g,炒麦芽20g 炒谷芽20g,鸡内金12g,姜半夏10g 藿香10g,紫苏梗10g,黄连4g (上方3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复诊 效果:二诊大便仍稀溏,每日3次,未见不消化食物,前方减去藿香、紫苏梗,予5剂。三诊时大便略成形,每日1-2次,故继以启脾丸去泽泻善后调理。 二诊处方 党参7g,白术10g,甘草5g,茯苓12g 陈皮10g,山楂10g,神曲10g,炒麦芽20g 炒谷芽20g,鸡内金12g,姜半夏10g,黄连4g (上方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善后调理 启脾丸(参考前文) 本次无解析,欢迎文末留言交流探讨 本例患儿因喂养不当,导致脾虚失运,出现泄泻。小儿脾胃本来就不足,如果饮食不节,更容易损伤脾胃,“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所以治疗小儿脾虚泄泻时,应以健脾益气为主,但同时应注意在补益的同时,应加用行气药,以得补而不滞的功效。治疗上以五味异功散加减。脾虚泄泻的治疗不求速效,贵在缓图以固本。该病的治疗除药物治疗以外,还应该注意饮食调护,喂养得当,少吃零食,注意饮食卫生,加强锻炼,方可使得脾胃健运。 声 明 本内容为原创内容 欢迎分享转发 未经允许/授权 不得抄袭 搜索懿德唐公众号 时刻关注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