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不回家,你的家,将会成为父母的坟墓

 1郑人君子1 2019-02-15


先做一道计算题。

为了学业,为了梦想,为了赚钱,很多人少小离家。其中的大多数每年春节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最多呆10天,而这10天,走亲访友,约饭,约电影,各种同学聚会就占据了大部分时间。

最后一算,回家的这10天,完完全全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不到3天。

如果你的父母现在50岁,假如他们能活到90岁,那你还能再见父母多少次?相处多少天?说上几句话?

01

“电话里的他们,百毒不侵、金刚不坏。”

有那么一种人,不怕死,不怕累,不怕九九八十一难,只怕自己生病,怕给自己的孩子添麻烦。

为此,在电话那头,他们永远都是无所不能,金刚不坏。

他们总是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像神一般,突然出现,给我们帮助,给我们惊喜。

“爸,我最近工作.......”

他们是你情绪的垃圾桶,在他们前面,你可以不用假装,不用戴面具,不用做演员。

“妈,我最近钱有点儿......“

他们是你不用转入只用转出的银行卡,你还没有说完,钱就已经打入你的卡里。

但当你问起他们的情况,他们的回答永远都是自己吃得好,穿得好,很健康。可如果你有千里眼,你会发现,他们饭桌上的菜单与电话里的菜单根本就不一样。

65岁的朱阿姨一个人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女儿远在成都生活,怕给女儿增添麻烦,她在脑海里设想了n种老伴突发情况。

但唯独没想到,有一天瘫痪的老伴会掉到地上。无助,绝望,担心,手机通讯录里有100多人,但她却不知道打给谁。

她不好,她很需要女儿的陪伴,需要女儿给自己力量,需要女儿不仅仅只出现在电话里。

但是,当女儿问起的时候,她还是会说:“我们很好,不用担心。”

中国的父母总是这样,似乎一辈子都在为自己的子女而活,似乎,他们一生只有两种模式:在线、隐身。

当他们还有能力,能为我们付出的时候,他们在线,拼命的闪烁,告诉你:我们在。

当他们老了,不能为我们付出的时候,他们隐身,淡去自己的身影,将自己缩小到不能再缩小。

“我和你妈很好.......嗯嗯嗯......开心,很开心.......你放心,忙就别回来了。”

似乎,这是每一个在外子女都会听得到的话。

无所不能,不会生病,不会难过,每天过得很开心,很充实。

这是他们口中的自己。

但是,你真的相信,他们口中的“我们很好”是真的吗?

我爸前段时间做了一个小手术,但是,直到他出了院之后,我才从我妈得知他住院的消息。

“为什么不告诉我?”

“怕你担心,你工作又那么忙。”

“再忙,也应该告诉我,你们这样,我真的很难受,觉得自己很没用。”

“又不是什么大手术,我们俩不想给你添麻烦,有我照顾你爸就好了。”

通完电话的那一刻,我哭了,很崩溃,很无奈,很愧疚。

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帝都工作,拿着不错的薪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是父母的骄傲。

可是,当父亲生了病,我却不能陪在身边。除了定期给他们打一笔钱,每个礼拜打一通电话,过年过节回一次家。

我好像,一无是处。

02

“好担心,我们会成为下一个日本。”

9月25日,“扎心!空巢老人: 孩子在通讯录第1位”上了微博热搜,但没呆多久,又被各种各样的娱乐新闻挤下热搜榜。

我们觉得难过,我们觉得悲凉,但这些都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日常。

按道理,这应该是一条没有争议的微博。但是,在评论区,我还是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观点和争议。

“扎什么心啊?这才是每个人的正常归宿。那种拖着孩子的老人养老方式该改啦,让孩子去闯世界,这样一代一代才会进步。”

除此之外,也有网友支招,让我们学习日本的养老模式,完善养老制度。

的确,日本是世界上养老制度最发达的几个国家之一。但是,你不要因为制度的完善而忽视了一些血淋淋的事实——在日本“孤独死”现象越来越严重。

2009年,62岁的日本著名演员大原丽子在家死后两周才被发现。除了她之外,目前有105万日本人可能会遭遇“孤独死”。

独自一人生活,然后再独自一人过世,没有人知道你死亡的时间,也没有人知道你死的那一刻,在想什么,在做什么,看似荒诞的悲剧在日本已经成为现实。

那中国呢,我们也会遭遇“孤独死”的悲剧吗?

03

“什么都不怕,只怕天人永隔,蜗居变坟墓。”

渡边淳一曾说过:“很多年轻人身在大城市,父母居住在乡下,两代人的价值观非常不同,交流又越来越少,亲情纽带的疏松,导致出现了“孤独死”的现象,中国今后或许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今年8月,72岁的向大爷死在家里的卫生间,直到尸体腐烂发臭才被邻居发现,他的儿子,与他住在同一个城市。

今年7月,扬中72岁的徐老太突然死在家中,也是时隔多日之后才被发现。她唯一的儿子远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

前年11月,湖北黄石一位独居老人被发现死于家中长达六年,被发现时,只剩下一堆白骨。

.........

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

而这就意味着,在我国有1.18亿的独居老人有可能会遭遇“孤独死”的悲剧。

本是遮风挡雨的温暖小屋,疲惫后的补给站,但却成为他们人生最后的一站,临时的坟墓。

或许,他们想过人生的一万种结局,但从未想到自己的人生竟以这样的方式来谢幕。

我们这一代人,辛辛苦苦一辈子,就是为了一套房子,为了老有所依,安度晚年,子女安康。

可是,死在自己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蜗居里,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04

“人固有一死,但最悲哀的就是孤独死。”

有人说,如果不想孤独死,那不如去养老院。

前阵子一期《奇葩说》里讲到“父母主动去养老院,儿女应该支持吗?”,简直引起全民大讨论。

曾经和我妈谈过这个问题,她说:妈还没老到走不动,要是哪天,妈爬不起来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时,怎么说都会去养老院。可现在好好的,能动能走,妈哪儿都不去。

其实,大多数中国人都习惯看着别人的脸色过日子,即使子女远在他乡疏于照顾,可为了不让别人觉得孩子不孝顺,为了自己不被街坊邻居议论,很少有父母愿意主动去养老院安度晚年。

每一个“孤独死”老人的背后,都有着不一样的原因。人各有异,我们无从得知,但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是我们所乐意见到的。

或许,是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关系的改变,从亲密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淡薄。

或许,是养老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合理,将养老全部寄托于子女和家庭。

或许,是自身独立意识的强化,抱着不想拖累子女的心理。

古人有“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去世,丁忧三年。

虽然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让我们很难做到如此,但还是希望“常回家看看”,不只是出现在歌曲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