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的剧情说,《流浪地球》就是一部科幻片。 谁知道,就是这么一部科幻片,竟也把剑客君看出了眼泪,尽管儿子就坐在身边。 更没想到的是,一部带有中国硬科幻里程碑标志的影片,其中竟然浓墨重彩刻画出中国军人的身影,且是名正言顺地作为主体出现。首先,刘培强中校作为宇航员代表,是中国军人;其次,在片中屡次出现的各支救援队,也都是按中国军队编制序列进行组织的。 从他们身上迸发出的职业光芒,以及所蕴含的高尚精神内核,更是毫不吝啬地凸显了我们这支队伍一直以来引以为豪的勇敢与牺牲本质。 故事发生在XX年。当太阳不再安全,人类组建联合政府,启动了“流浪地球”计划,建造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带着地球去宇宙流浪,寻找新的太阳。 为获得逃逸速度,地球飞临木星,想利用引力来一次抛射,不料部分行星发动机失去了动力,反而跌入木星引力。在即将被引力撕裂解体时,一群中国人合力点燃木星,爆炸推开了地球,人类得救,重新踏上希望之旅。 整部电影情节恢宏,叙事精巧,高潮迭起。在铺陈整个人类灭亡的宏大主题时,不忘将镜头推近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周边,一遍又一遍地为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光辉,伟大,炙热,绚烂,壮美!一个个闪光的灵魂里,都有军人的影子,都是我们耳熟能详、近在咫尺的中国军人!
最硬的壳,最软的核。 用这句话用来形容中国军人,最贴切不过了。 每个外表坚强的军人硬汉,内心深处其实都有一片特别柔软的地方,不能碰,一碰就疼!那是对亲人的亏欠。 吴京扮演的宇航员刘培强,就是一名典型的中国军人,在儿子4岁时他奉命离开地球。因长年在空间站执行任务,没能陪伴儿子成长。 故事发生的那一天,也是他结束任务,开始退休,即将回到亲人身边的那一天。距离离开地球,已经17年。 儿子却因为不想见到他,选择提前带着妹妹一起逃离了地下城。 故事从子不认父开始,却在父子携手拯救地球时结束。 儿子重新认识了父亲,却也永远失去了父亲。 多少军人,在面对战场血与火的考验时都不曾落泪,却在面对孩子时,不禁失声痛哭。 多少军人,从不曾被严酷的自然环境所压倒,却在面对亲人的思念时,潸然泪下。 多少军人,被战友的军娃叫过爸爸,又有多少军人,在听到孩子叫别人爸爸里,鼻尖没有一酸。 多少军人,在与亲人长久分离后,没被孩子的生涩和不认深深刺痛; 又有多少军人,没被再次离别时,孩子抱住不让走的哭闹慌得手足无措,红了眼框。 军人面对大家与小家时,总会抛下一捧热泪,选择家国大义,选择隐忍。 影片中的刘培强,在地球利用行星发动机点燃火星失败后,选择驾驶空间站去充当那根“小火柴”。 他最终拯救了地球,拯救了人类,却永远失去了与儿子见面的机会。他的牺牲,赢得了儿子的尊重。 老实说,看完电影后,我儿子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影片中出现的CN171-11号救援队,可能让很多人忽略了,这是一支由中国军人为主体构成的专业队伍,仔细辩认一下,没错,还是那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队长王磊上尉,有勇有谋,警觉时像只兔子,镇定时像头狼。 他要去执行的任务,是带着“火种”重启杭州行星发动机,在全力前进的路上,传来杭州地下城被岩浆吞没的消息,重启发动机这个计划实际上已经无法挽回地球的灭亡命运。 此时,队里的队员连接阵亡,女队员丫头过度悲伤之下,愤然开枪打坏火种。王磊举枪对准丫头,一阵狂射,怒吼道:我老婆孩子白死了! 明知老婆孩子在杭州地下城,是送火种还是救家人? 如果离开任务,违反命令,意味着对职责的背叛。 而忠诚是刻在中国军人骨子里的。军人只能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使命、忠诚于人民。 选择了战场,就放弃了家人,这是一道无解的选择题。 刚子,救援队员,硬汉一条,隔着荧幕都能感受到那股子血性胆气。 在运送火石途中,电梯从头顶坠下,生死存亡之时,他毅然选择了救人。 电光石火之间,人都有下意识的求生本能。可是,偏偏有人就能反本能,硬生生凭着意志作出另一个不利己的选择。 在中国军队历史上,从来不缺少这样的英雄。中国军队完美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军人的期许与塑造,忠诚,勇敢,不怕牺牲,无私奉献,任何时候都把人民举过头顶。 中国军队,把精神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把人性的光辉闪耀到极致。 这样的军队,必然是不可战胜的!相比起影片最后各国军队表现,还是我们的人民军队最为可靠和值得信赖! 不管走到多远的未来,中国军队还是中国军队,基因不变,本色不变,打赢不变。 看完电影后,儿子认真地问了我中校和上尉的区别,希望电影里的那支军队能在他心底播下一颗火种。
终于说到了军人的子女了。 这是每个中国军人都爱谈的话题。 每一对父母,谈起自己的调皮儿女来,总是一边数落,一边窃喜。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与军人的特殊职业不无关联。军娃不野,何以成材?影片中,刘启是刘培强的儿子,姥爷带大,够野。 刘启为了躲避父亲,先是搞坏学校的供电系统逃出学校,升上地面,最后居然开上了他姥爷的工程车,跌跌撞撞奔向了远方。途中,车辆被CN171-11号救援队征用,阴差阳错开启了拯救地球的惊险旅程。 军娃的军事想象力总是十分丰富,片中点燃火星的念头便是刘启想到的。军娃总是侠肝义胆,有仇必报,保护妹妹,顺带“修理”中澳混血,连骗带抢了两套防护服,打打杀杀,轰轰烈烈。 军娃都是小倔驴,认准了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他们很坚强,也很脆弱;很勇敢,也很软弱。军娃其实很敏感,他们的成长中,缺少了军人的呵护与陪伴,在同学面前有时自卑,因为他们的军人父母都只能在相片里和手机上出现。 军队里常有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军人在前方拼搏,家中的军娃又何尝不在牺牲奉献?他们献出的,是与同龄孩子一样需要被军人父母关爱和陪伴的童年。 前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理性与感性的问题,既然冲动是魔鬼,干嘛还要感性?诚如,影片中的人工智能莫斯在临“死”前说得好:让人类始终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望。 可是话又说回来,要是人都理智了,谁还去牺牲奉献呢? 影片发行后,也引发了外媒的热议。 澳大利亚有影评特别点出了电影中体现的中国人不同于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吴京团队在寻求技术帮助时,有外国团队指出:为何你们设计的,不是带着人逃离,而是回家?吴京回答说,因为中国人的家,承载的是亲情、责任。我们不能放弃亲人,更不能放弃家园。 还有几个关于军人的彩蛋,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 一是,联合政府救援队到达的顺序,是中国汶川大地震救援队到达的顺序。表明,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这里,要为剧组点赞。 二是,剧中的中国救援队,有个下士,名字叫李志。如果你一直关注中国军人,应该不陌生,这个名字是在天津爆炸中牺牲的消防官兵之一。 三是,里面提到的为了救援“姥爷”韩子昂而牺牲的名叫刚子的战士,在战友丫头的口中,向队长报告时,用“刚子没了”这一句,是当时天津爆炸时刷屏的那个微信截图的,第一句。 这一次,中国军人的价值观,站到了世界面前,让世界惊呼,朝鲜战场长津湖畔那令人胆寒的冲锋号,又响起来了! 最后,剑客君想用这样一段话与战友们共勉,这是2018年5月4日,影片杀青后,导演郭帆写下的: “如果你想拥有你从未有过的东西, 那么你必须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 这不是结束,这是新的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