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的阶段

 孤石一仞 2019-02-15

人生的阶段到底应该怎样去分,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和依据。最广泛最能获得人们公认的应该是孔子的《论语·为政》:“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 “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可以看出,人生大概每十年是一个时间段,不仅是一个年龄、身体成熟上升的阶段,更是思想成熟,领悟跃升的阶段。而这几乎是两千多年来国人们尤其是读书人公认的一条标准。

而笔者的区分依据是用力和用心。人们经常说:处处留心皆学问。所以用心和留意是每一个人提升的关键因素。而持续的用心将会感悟出更多的道理和智慧,而这也终将会成为人生处世的高明之处。实践证明,只有智慧是可以永久传承下来的,

而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是在用力的阶段徘徊不前,而这样的持续用力,经常是在机械性的重复,所以对于这种机械重复的生活有人概况为:几十年等于一日。通俗来讲,就是一天重复了几十年,如同蒙着眼睛拉磨的毛驴一样。虽然这话听起来比较尖刻,但却是生活的真实一面,更是事实。

或许有的人一直都很努力,可惜由于资质、受教育程度、机遇和悟性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始终只有数量的积累,没有质量的提升。所以工作量虽多,也都是在无谓的重复,缺乏理论的总结、提炼乃至升华,所以用心和用力两者应该是人生的区分标准和依据。

这里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有一个探险家去南美的丛林中,找寻古印加帝国文明的遗迹。他雇用了当地的土著人作为向导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丛林的深处去。那群土著的脚力过人,尽管他们背负笨重行李,仍然健步如飞。在整个队伍的行进过程中,总是探险家先喊着需要休息,让所有土著停下来等候他。探险家虽然体力跟不上,但内心仍然希望能够早一点到达目的地,好好地来研究古印加帝国文明的奥秘。第四天时,探险家一早醒来,便立即催促着打点行李,准备上路。不料领导土著的翻译人员却拒绝行动,令探险家为之恼怒不已。经过详细的沟通,探险家终于了解,这群土著人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一项神秘的习俗,在赶路时,皆会竭尽所能地拼命向前冲,但每走上3天,便需要休息一天。探险家对于这项习俗好奇不已,询问翻译的向导,为什么在他们的部族中,会留下这么耐人寻味的休息方式。向导很庄严地回答探险家的问题道:“那是为了能够让我们的灵魂,追得上我们赶了3天路的疲惫身体。”探险家听了向导的解释,心中若有所悟,沉思了许久,终于展颜微笑,心中深深认为,这是他这一趟探险当中,最好的一项收获。

相信这个故事会让很多人有很深刻的领悟,在使用力气的时候,不要忘了要加上思考,如果只有盲目的前进,往往会进入机械的重复当中,最终收获甚微。

可以说,笔者人生的前四十年始终都是处于用力的阶段。在工作和生活当中,不停的努力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生活中的很多阶段都是拼命的数量加载——重复着数字的增加。但是很遗憾,没有更多的思考,在一心赶路的时候,忘记了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当然这其中有很多的制约因素在左右着,这些都是在后来的生活中一步步感悟到的。而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第一是自我重视的程度;第二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包括自己周围的环境、人群等;第三是受到时间和阅历的限制;第四是利益关联方的影响;第五是个人性格及心态、格局等的影响。所以综合各种因素,只有用心是贯穿所有因素的主线,只有用心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才会有所成就。所以说用心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第二,受悟性的影响,悟性的高低归根结底还是由用心的专注程度来决定。为什么千百年来,无数的人在浴缸里洗澡,只有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律?为什么千百年来,数以亿计的人看到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只有牛顿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几百年中,无数的人看到开水烧开壶盖开始跳跃的时候,只有瓦特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而这些人们几乎经常能看到的现象,却偏偏是熟视无睹,只有那个别的几个少数人借此机会开创了他们的伟大事业,也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大贡献。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其实归纳起来依然是一句话:用心与不用心。所以一个人有没有悟性,并不仅仅是受到自己工作的领域熟悉程度,而是从观察到的现象当中,学会用心思考的程度和付出的巨大努力,而不仅仅是智力水平的高低。

第三是如何使用心和用力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分析发现,用力是绝大多数人做事的态度和现状,用心是少数人做事的策略和智慧,而人们在从事一件具体的事情的时候,其实一开始都是从用力起步的,遗憾的是有的人始终是在用力,而有的人在用力的过程当中不断的用心记录,用心思考,拓宽思维,分析比较,随着用心专注度的增加,开始执着和痴迷其中,随着疑难困惑的解决,个人价值的提升,不断开始突破和提升,有的人成了发明家,创造家,有的成为技术能手,如同大家熟悉的三个建筑师的故事,故事当中三个人因为心态不同,很多年以后,有了不同的结果:一个依然是砌墙工,一个是建筑工程师,一个是城市规划师。而这一切都是最初都是由他们的心态决定的。所以说用心和用力,其实开始只是一念之差,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千差万别。

所以,同样的道理,从实践到理论,道路是千难万险,而从理论到实践却常常是一步之遥。而经过验证和检验以后正确的理论再到实践,却往往可以批量生产,大批复制,这或许就是本质的差别。

当然,不能说谁的更高明,谁的更卑微,关键是看从业者的心态。喜欢了,即使在别人眼中千难万险,自己也都是在所不辞;如果不喜欢了,再简单再容易,都会觉得比登天还难。一切的一切,都由自己的内心取向而定。

最终,这两个阶段既不能完全割裂,也不可能完全等同,始终是相互依存,互相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才是人生各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