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讲座(议论文写作课件)

 山湖微波 2019-02-15

相关范文温“心”提示免伤害

该校宣传橱窗,作为教育展览之地,意在教导同学注意人身安全、珍惜个人生命。然而,用惨烈车祸图片来“放大招”,实为以“触目惊心,更能警示”为由,多少都对同学造成一二伤害。在我看来,撤走该图,换以温馨提示,方能温“心”提示,以达教育初衷。(列观点)

伤害其一,为表观伤害。横来一辆天外飞车,溅得血四溅,文字如此描述,沦为“血腥”,尚敌不过图像的清晰。想必视觉冲击力太强,造成些许胆小谨慎者留有阴影,不敢正常出街,这是极少数的;而大部分学生,兴许被图片所“触目”,所“惊心”,残余的惊惧已无力将他们的神志拉回来,便无耐心阅读图下文字的情绪。因此,图片过于收睛,导致怕者更怕,稍强者难以集中于细节条目,实际上,此宣传效果收效甚微,没能将淳淳教导真正融入学生的“心”中。

伤害其二,为潜在伤害。心理学中有个定义,叫“宇宙法则”,人脑常想之物若积极,宇宙便发出积极信号,充盈人生;倘若消极、负面,便常伴随悲观迹象。放到此事上,学校出于教学生爱惜生命,安全出行,大可不必以惨烈配图以示警醒。新闻、真实生活中,人们已对不同程度的车祸略有耳闻,知此伤害。这时,学校更应以“温馨”育人,给以积极教育,诸如生命价值宝贵,理当珍惜。故此,以不积极元素来育人,其存在的潜在伤害令人无从估量。(示弊端)

“触目惊心”看来无法成为教育,那么“温馨提示”当以何种方式呈现呢?

改为漫画形成吗?可以,但依我之见,若想将教育植入学生“心”中,仅拿橱窗图片及安全注意事项是远远达不到初衷的。

因为图片直接冲击过于残暴,会导致上文所论一二伤害,于是我另辟蹊径,邀请遭遇车祸的家庭参与访谈,将他们事出前后的对比形成文字,张贴于橱窗内。(找出路)

一来,柴静曾说“可借用人们窥探他人生活这一点”,此处无贬义,转为优势,将真实经历公布,吸引学生注意力;再者,知者读完后自会对比事出者生活前后差异,得出个人判断,从而,真正从“心”底要珍惜生命、安全出行。

温馨提示,犹如一涓细流,沁入心田,滋养学子,润物无声。传统文化教育即以“儒”之势绽于世间,如今的学校教育秉承初心,当以“温馨”来温“心”,呵护学生心理、生理健康,避免表观或潜在伤害,方能从“心”教育,从“心”接受。(作分析)

“温馨”提示既免伤害,又能“温心”,一箭双雕,乃上上策。

相关链接


寒假,给高中生10本提升思维的书目

寒假,给中学生10本古代文学类书目

寒假,给中学生10本人物传记类书目

寒假,给高中生的10本文学类阅读书目

一个高中教师给高中生的第二个100本书单

寒假,给高中生的10本文学类阅读书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