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清朝 满文可是不叫满文的

 潇潇雨ekg9m5f4 2019-02-15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誓师伐明算是几百年来非常有名的檄文了,不过国家图书馆藏的这个檄文的木刻版是汉文写的。那时候虽然老满文已经诞生,但是使用范围很小。

七大恨

而使用了三十余年的老满文保存至今的文献也十分稀少,只有《满文老档》和一些金石铭刻。

“禁止种植烟草,禁止吸烟!”1639年的满清户部这个通告是现知存世最早的满文雕版印刷品了。

新满文的推行差不多用了十余年时间。满清入关后,满文的使用范围更加扩大,除满族原先居住的东北地区、中央国家机关和宫廷各部门普遍使用外,派驻八旗满洲兵丁的全国各重镇要地也都使用满文。

满文老档

满文在清代称作“清文”或者“国书”。

清朝政府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及国内颁行的重要文告、文件等必须有满文文本。而且满族封疆大吏及朝臣要员向皇帝报告军机大事及官场民情,为保密起见,多用满文启奏。清代用满文书写了大量公文,也用满文翻译了大量汉文典籍。

同时也编撰了许多学习满文的汉文书籍,比如《清文启蒙》、《初学必读》等启蒙读物和《清汉对音字式》,以及《清文汇书》、《清文补汇》等字典。此外,还编辑了包括满、汉、藏、蒙等5种文字的大型辞书《御制五体清文鉴》和满、蒙,汉、等文字的《西域同文志》以及《六部成语》、《公文成语》、《摺奏成语》等满、汉对译的工具书。

“文字所以代结绳,无论何国文字,其纠结屈曲,无不含有结绳遗意,然体制不一,则有以地势而殊。欧洲多水,古英、法诸国文字横行,如风浪,如水纹。满洲故里多山林,故文字矗立高耸,如古树,如孤峰。盖造文字,本呼人心,人心之灵,实根于天地自然之理,非偶然也。”( 清史管篆修《国语志》,其卷首有奎善撰《满文流源》)

不过随着满族接受汉文化的程度越来越深,满汉的全面融合逐渐限制了满文的应用。自乾隆时起,满文的应用越来越少。同治以后,满语逐渐失去了行政上的重要应用,连公文也被汉文所取代。

清朝大量的文件特别是机要文件都是由满文写就,虽然现在这些资料都被很妥善地保管,但是,如果没有精通满文的人员来破译,那么档案是不会“活”过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