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律的名称有哪些由来?

 海鹰21iy19j5rw 2019-02-15

十二律,又称为律吕、十二宫等。是指古汉乐中的十二个调。


其实质是依十二个不同的半音而编成的一种律制。在西周时期便有初形,至《吕氏春秋》,正式以三分损益法来生成十二律,并融入了《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哲学思想,将其分为六阳六阴:

六个阳律(又称为律),包括: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

六个阴律(又称为吕),包括: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

而十二律又与地支、历法相对应,即以十二律对应阴历十二个月,这又谓之律应。详见下图:

至于说到十二律名称的由来,很多人认为是源于月历,这主要是被一些网文误导,我查阅过其引用的相关文典,基本上都是在“十二律”名称形成之后,也就是说,是以“十二律”的名称对应至历法当中,并非以历法生成“十二律”的名称。

我个人则认为,十二律的名称,源自当时的乐器名称,因其基调与十二律中的相关音阶接近,故取名。例如,黄钟,在刘昺的《大晟乐书》便有载:“黄钟者,乐所自出,而景钟又黄钟之本,故为乐之祖,惟天子郊祀上帝则用之,自斋宫诣坛则击之,以召至阳之气。既至,声阕,众乐乃作。”可见,黄钟是天子郊祀时所用的一种打击乐器。


其他名称在此就不一一详述了。

我是筱静,喜欢国学诗词,有共同爱好的,可点击关注,一起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