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本作姮娥,又有称其姓纯狐,名嫄娥。中国上古时期的神话人物,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称嫦娥。 在道教中,嫦娥被奉为月神,又称作太阴星君,道教以月为阴之精,尊称为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诗经》硕人篇章中这样描写了嫦娥的美丽:“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后来,英雄后羿娶她为妻。相传,她与后羿开创了一夫一妻制的先河。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于是演绎出了嫦娥飞天的故事。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将大地烤得直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存下去。这件事惊动了年青有为的后羿,于是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因此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于是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就这样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逄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嫦娥为妻。婚后两人十分恩爱,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有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西王母,便向西王母求得一颗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逄蒙看到。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逄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他的对手,于是打开百宝匣,当机立断将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后,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逄蒙早己逃走。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夜空呼唤着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后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嫦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修饰,使嫦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但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的《全上古文》辑《灵宪》中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所以诗人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