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材料主要分为碳材和非碳材两类。锂电池负极是由活性物质、粘结剂和添加剂制成糊状胶合剂后,涂抹在铜箔两侧,经过干燥、滚压制得,根据活性物质的不同可分为碳材料和非碳材料两类。其中碳材料中的石墨类为锂离子电池主要负极材料,具体可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两类;非碳材料包括钛基材料、硅基材料等。 石墨类是较早应用的负极材料,与其他碳材料相比,其导电性、结晶度更高,良好的层状结构和充放电电压也十分适合正极材料的脱/嵌运动,且目前工艺成熟、成本较低,是较为理想的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性能对比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天然石墨是从天然石墨矿石中提纯得到,虽其充放电循环性略差,但是成本最低的一种负极材料,且比容量较高,目前仍为消费电池最优选择。人造石墨是易石墨化碳(石油焦、针状焦)经过高温处理后生成的石墨产品,循环性能优于天然石墨,现在逐渐成为动力电池主流负极材料,但其能量密度略低于天然石墨、且工艺流程较为复杂、成本相对较高。 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流程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流程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石油焦价格变化(元/吨)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数据,我们测算出,到2020年,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需求量约19万吨,2018-2020年CAGR22%。在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持续拉动下,预计到2020年,国内动力电池需求量约94GWh,相应负极材料需求量将约7万吨;到2025年,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到310GWh,相应负极材料需求量将达19万吨。 2016-2020E全球锂电负极材料总需求量(万吨)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4-2025E国内动力电池负极材料总需求量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动力电池的比能量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的《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超300Wh/公斤,系统比能量达260Wh/公斤;到2025年,单体比能量达500Wh/公斤。传统石墨很难达到这一要求,而硅碳复合材料的超高理论能量密度可以显著提升单体比容量,有望成为未来主流负极材料。 硅碳复合材料性能特点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