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雅士都将“拣尽寒枝不肯栖”这句千古绝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句“拣尽寒枝不肯栖”也道尽天下清流人士的决心。但你们知道苏轼在什么情景之下才写出了这句千古名句吗?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因为乌台诗案苏轼险成为赵宋王朝第一个被杀的读书人,之后就被贬黄州,这首《卜算子》也是诞生于此,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在住所定慧院所作。苏轼当时一个人孤独凄苦,亲戚朋友都不在身边,连个话衷肠的人都没有,可见心境很是郁闷,缺月、疏桐、幽人、孤鸿道尽心中凄凉。 所以,从词中,读者看到的是一种冷清与寂寞的情怀。即使如此,此词还是很受后人推崇,如《山谷题跋》有云:“语意高妙,似非吃人间烟火语。”而“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则不能到。 但是,正因为此词的仙骨气质,历来对这首词的主旨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作者对现实不满,抒发愤懑之情的,也就是说这是一首影射、刺时之作;但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作者的寂寞之情的;还有人认为是为温都监女作,即这是一首爱情词。但有一种说法最为有趣,据《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载,此词还有一序,即: 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 大家从这篇序言中可以看出讲的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短短的数十个字,就婉娩道出了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真是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苏轼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诗时,总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当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翻墙而去。此情此景岂非正是苏轼词上阕所写:“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由此说来,句中的幽人该是指那位神秘美丽的女子,上阕则是记录此事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
|
来自: 释怀斋 > 《唐诗 宋词 元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