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晋元帝司马睿的夫人

 庶民临风 2019-02-16

郑阿春,河南荥阳人。其祖父郑合为临济县令,父亲郑恺,字祖元,做过安丰太守。郑阿春刚懂事时,其父就去世了。她没有兄弟,唯有三个妹妹。身为大姐的她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只好嫁给了渤海一户田姓人家。可惜刚生下一子时,丈夫也去世了。万般无奈之下,她只好带着母亲和三个妹妹寄居在舅舅家中。

晋怀帝永嘉六年(壬申,公元312年),36岁的琅琊王司马睿的元配王妃虞孟母病逝,他决定另取王妃。他选定了濮阳士族吴家的女儿,也就是郑阿春舅舅的女儿。吴家对于女儿能嫁给这样一位年青英俊的王爷感到十分的高兴。但是事与愿违,事态的发展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有一天,吴家的女儿和郑阿春一起在花园里赏花,被司马睿的亲信看见。事后,他后对司马睿说:“您准备迎娶的那位吴小姐,虽然年轻漂亮,但是为人气质和举止,远不如她的表姐郑氏,郑氏虽然是个寡妇,但她才是你值得迎娶的女人。”司马睿听了这话,立即改变主意。将原先准备送到吴家的聘礼,改送给了吴家外甥女郑氏。

晋元帝建武元年(丁丑,公元317年),司马睿纳郑阿春为琅邪王夫人。

同年,司马睿即皇帝位。追封早死的元配妻子虞孟母为‘元敬皇后’,将继弦妻子郑阿春封为‘夫人’。虽然郑阿春没有成为皇后,但是后宫以她为尊。司马睿要求太子和其他的儿女都要以嫡母之礼侍奉她,并服从她的命令。郑阿春虽然很得司马睿的宠爱,但常常还是面带愁容。司马睿非常奇怪,便询问原因。郑阿春回答道:“我有三个妹妹,大妹已经嫁给了长沙王褒,次妹和幼妹至今仍未婚配,只怕是因为我这个做姐姐的为人之妾,于士族名声有影响,所以别人才不来求婚。”司马睿明白原因后,立即命散骑常侍刘隗为郑夫人的两个妹妹寻觅匹配夫君。刘隗接旨后,便让自己的侄儿刘佣娶了郑三妹,又让汉中旧族李氏娶了郑小妹。两个小姨子出嫁后,司马睿又将大姨子的丈夫王褒召入朝中,封了一个尚书郎的官职给他,作为进一步的补偿以安慰未能封后的郑阿春。郑阿春先后为司马睿生下了二子一女:琅琊悼王、简文帝司马昱、寻阳公主。

晋元帝永昌元年(壬午,公元322年),四十六岁的晋元帝司马睿驾崩,其长子司马绍继承王位,郑阿春被尊为‘建平国夫人’。 

晋成帝咸和元年(丙戌,公元326年),郑阿春病逝。她的次子司马昱成年后被封为会稽王,上表朝廷请求尊礼生母郑阿春为‘会稽太妃’。后来,司马昱被立为晋简文帝,但因在位时间太短,没来得及追封生母,只得在临终时封次子司马道子为琅琊王,领会稽国,承担祭祀祖母之职。等到郑阿春的孙子司马曜称帝时,他追封祖母为‘简文太后’。诏曰:“会稽太妃文母之德,徽音有融,诞载圣明,光延于晋。先帝追尊圣善,朝议不一,道以疑屈。朕述遵先志,常惕于心。今仰奉遗旨,依《阳秋》二汉孝怀皇帝故事,上太妃尊号曰:简文太后。”由于简文郑太后闺名‘春’,此后的东晋朝野为了避讳,便改《春秋》为《阳秋》,名士们的‘皮里春秋’之道,也因此改称为‘皮里阳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