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硬知识|详解“焦距”的概念及使用!

 涛bh7hse0pbabw 2019-02-16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焦距”的知识。自从上期的关于光圈的文章()写出来之后。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回应。很多朋友都发表了跟我不同的观点,在这里非常感谢大家。但是,对于我本人来说,我觉得关于“光圈”的作用,我还是坚持我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在普通的摄像领域(比如民用摄像、婚庆摄像、电视摄像等)来说,光圈是用来调整亮暗的,其它的作用几乎没有或者微乎其微的。那今天我们要来说的是在摄像机里面同样十分重要的一个功能点——焦距。

摄像中“焦距”的硬知识 来自摄像编导集中营 21:47


  那“焦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什么意思呢?如果要从学术上来说的话,那我就不多说了。大家直接打开百度,输入“焦距”,跳出的那一系列的东西以及专有名词,那这些就是“焦距”的所有书面含义和学术含义了。比如如下的图:

 

 

  但是,我觉得如果要说学术的话,那就没意义了。我觉得学术有的时候真的是就应该让它停留在书本或者学术领域里面。不应该出现在实战中。因此,今天我试图用一些别的角度来解释和梳理一下“焦距”这个东西。说的不对的,希望老师或者同行们多多见谅并且多多提意见。


从我的理解来说,“焦距”这个东西从字面意思来说,“焦距焦距”嘛,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就是“焦点的距离”。什么意思呢。在分析这句话之前我们得先明白两个知识点。

首先,要明白的是,摄像机里面的“焦距”功能唯一存在的意义就是让画面清晰真实化,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你焦距掌握的好的话那你拍出来的画面就是清晰实镜让人一目了然看的清楚的,而不是模糊虚化让人看不清拍的是什么。比如下面两张图就是焦距掌握好坏的对比:

     正确调焦图


   错误调焦图


  其次,你要明白,“焦距”它是有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最远端(通常用W来表示),一个是最近端(通常用T来表示)。好吧,用专业术语来说,最远端我们称之为“广角端”或者“远焦端”也有的称为“广角镜头、远焦镜头”等等,最近端术语称之为“长焦端”或者“近焦端”或者“长焦镜头等等”。为什么这叫呢,从术语来解释就很麻烦了,在这里就不说了。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出发:我觉得广角端或者远焦端大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就是能看到的最广的画面,或者更加形象的说可以理解为站在最远的地方看一个目标。这是一样的道理,因为站在最远看就能到最广的画面,对吧。举个例子,比如你要拍摄的目标是在离摄像机5米的一棵树,把你自己想象成是那个摄像机,如果你站在离这棵树5米的距离看,你肯定除了这棵树之外你还能看到别的东西的,比如旁边的一个美女你也能顺带看到对吧,因此这就是站在最远距离看到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远焦端;所以近焦端或者长焦端就是相反意思,就是你能看到最窄的画面(即你只能看到你所要拍摄的目标)或者是你距离你要拍摄的目标最近看的,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说你要拍摄的目标是一个人,那你设想你本人是那个摄像机的话,你跟这个目标鼻子贴鼻子看,你除了看到他你还能看到别的东西吗?不存在的事!所以这就是近焦端;这样子理解可能就好记了。

 

 

在掌握了以上两个知识点之后,再回过头来分析刚才我们说的字面意思,即“焦距”就是“焦点的距离”这句话。到底要怎么理解呢?其实很简单,既然是“焦点的距离”,那我们可以把它拆开理解,即“焦点”和“距离”。在距离部分,我们可以假想为刚才说的“焦距”的两个因素“远焦端”和“近焦端”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比方说是10米的距离;在“焦点”的部分呢,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你的目光;那合起来就是你的目光在哪个距离上,哪个距离就是你可以被你看清楚的。就是说你把你的目光放在5米的一个东西,那在5米的这个距离里,这个东西就是能被你清晰的看到的,其它范围的也许就看的没那么清晰了;你的目光如果是放在8米的一个东西上,那一样的,在8米的这个距离里就是清晰的,其它距离可能就是模糊的。所以就是在这10米的范围内,你看到哪里哪里就是清晰的;除此之外,你的目光还要随着你的距离而变化,离的越近你能看到的东西越少,离的越远你能看到的东西越多。

当然啦,在摄像机中“焦距”的调整是要转动位于前端的那个调焦环,以此来获取清晰的画面,所以以上的知识再配合上摄像机里面的调焦环就是“焦距”的全部内容了。


仅此而已,这个就是“焦距”的白话文概念了。看起来是不是还蛮简单的。

 

 

那既然已经完全理解了“焦距”是个什么东西了。那接下来我们当然要明白“焦距”到底要怎么用了,简单来说,焦距还是有几个用途的:

 

首先:“焦距”当然是用来调整焦点的。怎样让你所拍摄的画面清晰清楚,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要让你的“焦距”里的焦点放在正确的位置上。通常来说,广角端的画面焦距一般都不成问题,一般都是都不会虚化模糊,因为这个时候焦距比较靠后,所以画面通常不会有问题;但是如果是近焦端的话,那焦距就特别容易跑掉了。所以,调整近焦端的焦距以此来使得画面清晰调实是一个“摄像师”合格与否的入门标准之一,那如何调整近焦端的焦距呢?在此,分享一个基本通用的方法:

 

假设你要拍一个距离你5米远的一个目标或者不管多远的一个目标,要让拍摄这个目标的画面不虚化模糊的话,那你要做的就是把你的“焦”推到最大的问题,也就是你把T端推到最大,大概是能拍到目标的鼻子嘴巴左右的大特写画面,这个时候你把画面调实了,那你在不改变你拍摄位置的情况下,这段距离内不管你的焦距多长或者多短,那你的画面都是实的。总结步骤就是:拍画面——推最大——焦距调实——拉回来。

 

第二:“焦距”的高级使用方法一般是突出主体,使得主体清晰而让所有背景都虚化,就像如下图中一样:

 

这种画面的使用在之前通过来说,在电视节目上是用作专题片采访专家的时候使用或者要突出某一个主体的时候而拍摄的;而现在也广泛运用于电视剧或者电影中使用,在美剧中使用的尤其明显。



这种画面拍出来是比较唯美好看的,但是这种画面的拍摄是需要有一定条件的:

   

首先:被拍摄的主体距离你的摄像机需要有一段距离,通常来说要不低于3米(具体也要视摄像机或者单反机的不同而不同,总之一定要有距离)。因为有距离才能让你的焦距有个推进然后转动调焦环聚焦的过程,从而实现;参考以下对比图:

 

主体与距离较远 可以实现虚化 




其次:被拍摄主体与背后的背景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距离,距离也最好不低于3米(具体也要视摄像机或者单反机的不同而不同)。如果被拍摄主体与背景距离过近是实现不了这种效果的。

主体与背景过近 虚化不明显


举个例子说:假设你要拍摄的主体是一个人,你想突出这个人,想拍出除了这个人之外的元素全部虚化的话。那你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你拍摄的时候要离这个被拍摄主体至少3米远,然后把镜头推近用“近焦端”拍摄;第二就是要让这个人离身后的背景有3米的距离(不能让他靠着墙之类的)。

 当然,要实现这种唯美有意境的效果,通常来说要把摄像机的焦距调成M档,也就是手动档的。因为如果是A档也就是自动档的话,那很容易会发生跑焦的现象。即有的时候你明明想要对准拍摄的是前面的主体,但是在监视器中你看到的却是你的主体被虚化了,背景确实清晰的,这是因为你调成自动对焦的模式。摄像机会根据画面里元素的多少来区分,如果背景占的范围更多,那摄像机的镜头会默认以为你要拍摄的是背景而非你想要的主体。这也是为什么拿手机拍摄的时候通常会发生跑焦的现象,而你不得不用手去点一下主体,以此来告诉手机你想要的主体是前面的部分,因为手机的焦距基本默认都是自动的而没有手动的。所以,想要拍摄背景虚化突出主体的效果的话还是强烈建议要把对焦模式调到手动档,这样才能更好的获得你想要的效果。


在此,我本人还想插一段话,记得当年刚进电视台的时候我们用的都是肩扛式的摄像机,那些大的摄像机是没有自动对焦的功能的,有自动调整光圈但是没有自动对焦的功能。所以那个时候要拍摄任何一个画面你都要先把焦对实了再拍。等于说你每拍一个画面都必须做一遍“推近——调实——再拉回镜头构图”的手续。现在看来,对比于如今的小机来说,其实那种机器是非常锻炼技巧跟习惯的,同时那种机器由于比较大,镜头也都比较大,这也意味着焦点也更长,所以能拍出的画面也更加唯美。所以,我个人觉得如果有机会接触那种大机器的话可以好好用一下。我觉得,那种机器如果你运用的比较熟悉了,那现在当下所有的小机器你绝对是不在话下了。而且据我所知,现在很多专业的媒体机构用的依然是大机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由此也可以看出区别了!






当然,除了以上两个功能以外,“焦距”对于一个“摄像师”来说还有一些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说你在拍摄现场看到一个美女,但是鉴于形象你又不好意思盯着看的话,那你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在你的摄像机的取景器里好好欣赏一下这个美女,还不止,你还可以把焦距推到近焦端,然后把画面调实之后好好欣赏怎么样,这么一来,“焦距”是不是确实是个不错的功能呢?各位摄像师们,你们觉得呢?



诚挚说明: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知识储备也是有限的。本公众号里的文章都是本人基于自己漫长的媒体工作经验得出的实践结果,相信肯定会有写的说的不足的地方。如果有说的不好或者不正确的地方,希望各位同行或者老师善意指出。谢谢!

 

朋友们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以及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地欢迎留言,我们会尽力写出更好的文章做出更好的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