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感悟

 逐光飘叶 2019-02-16

感悟是一个人在书写过程中的一种感受和悟性,不论写了多长时间,写得有多好,如果没有感悟,写出来的字都是没有灵性的。

悟性不是一种单纯理解,它是一个人对世界观、人生观的综合体悟。

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人的修养、阅历、悟性、感受的综合素质的反映,从作品中可以反映出人的这些特征。

书法需要感悟

日常学习中,我们都有一种感受,写字或是临帖中,惟妙惟肖的时候,人的心情也是很兴奋的,这样的心情如果一直保持下去,将会越写越好,但如果写不好的时候,会越来越沮丧,也会越来越写不好。这就是人的感受。

也有一种情况,那些写的好的人,会越写越好,这是因为他们打通了人的悟性,他们会从工作中悟到人生,会从人生中悟到书法,又从书法中悟到人生,可见,悟性是连接所有问题的一个纽带。

从上面的说法中,什么是感受,什么是悟性,怎么理解它们,怎么去实践?

书法需要感悟

说到底,感受和悟性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个道理,就是人的见识和学养。从这一点上来说,搞书法的人都必须要有素养。

素养就是素质的养成。这是最简单的理解,往深一点说,素养就是人从一开始的教养,是家庭的教养,学校的教养,社会的教养,说到底是个人的素质培养。书法中的这个教养从境界上会表现出来的,你的字好不好,作品怎么样,观看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他看到的最后,也就是你的素养。

书法需要感悟

素养怎么来?人们在生活中都呼唤一种正能量,这是人性的正常要求,“人之初,性本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试想一下,每个幼小的孩子时,家庭都对这个孩子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只不过,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这些最初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有的继续前行,有的却发生了变化。书法也是一样,刚开始大家都在临帖,后来,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在坚持,不管是放弃还是坚持,这实际上是对人的素养的考验。

书法需要感悟

感悟也要变革。古代书法大家之所以能引领书法之路,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等人,都是在追求艺术,而且他们善于变革,王羲之在继承钟繇书法、卫夫人书法的基础上,大胆变革,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王献之作为王氏家庭的继承人,他始终没有忘记创新,提出了“妙有余姿”的艺术思想,成为“一笔书”的创始人,颜真卿逐追古人,师法古人,从张旭与怀素处得到“笔法”,为自己的书写找到了“痕”与“迹”。


感悟还要有真性情。所谓真性情,就是指人的内心的真实感情,这种感情是真实的,但真实的感情也有境界之分,纵使感情再丰富,如果没有高的境界,也是枉然的,而高的境界,是建立在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看法之基础之上的。

学习书法,贵在感悟,没有感受和悟性,书法也就走不远,走不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