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两湖地区人,明礼宗朱常瀛的次夫人。朱常瀛是明神宗万历帝的第七子,封于湖南衡州(今衡阳)。王氏性情慈惠,通识大体,朱常瀛的正妃吕氏病卒后,王氏则被其纳为继妃。
明熹宗天启七年(丁卯,公元1627年),朱常瀛就藩。
明思宗崇祯十六年(癸未,公元1643年),张献忠攻陷衡州时,朱常瀛逃往广西。
南明弘光元年(甲申,公元1644年),朱常瀛病死于苍梧(今梧州),其第三子安任王朱由楥承嗣。隆武称帝后,朱由楥一病不起。不久,朱常瀛的第四子朱由榔被封桂王,此时的王氏则被晋封为太妃。
南明隆武二年(丙戌,公元1646年)九月,隆武帝殉国的消息传来,两广总督丁魁楚等人认为国家不可一日无君,桂王朱由榔作为明神宗的亲孙,应该继承帝位,于是他们去恳请王太妃。王太妃亲自把桂王叫到内室,退去左右后苦口婆心的劝他:“不是我不愿让你承继大统,光复我大明江山,而是你确实没有治理国家的大才呀!弘光帝、隆武帝就是你的前车之鉴,何苦以一时的虚名,而让黎民百姓徒遭涂炭?你可要三思呀!”然而,群臣一直恳求,桂王也跃跃欲试,王太妃只好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同年十一月,清军攻下赣州,消息传来,大学士丁魁楚、太监王坤主张逃避梧州,本就平庸无能的桂王,一听十分赞成这个建议。王太妃于是下令传见省臣李用楫、台臣程源,并且当着群臣的面,大声训斥他们玩忽职守,哪有一点固守疆土、为国献身的精神,还质问他们人臣的通义都到哪里去了。因她这番话说得声色俱厉,所以到场的大臣皆感到十分惭愧,一起伏地请罪。十八日,桂王正式即位,改年号为‘永历’,尊封王太妃为慈宁皇太后。就这样,南明的最后一个政权建立了,这也是南明几个小朝廷中支撑得最久的一个政权,前后长达十六年。但就是这么一个风雨飘摇的统治集团,其内部派系林立。此时,宦官马如翔因护从王太后有功,所以深得永历帝和王太后的信赖,而‘五虎’之一的金堡,素有廉洁风厉的美称,其见宦党专权,于是在《愤然书》中写道:“昌宗之宠方新,仁杰之袍何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武则天年迈时,将政事多委托宠臣张昌宗,朝纲被扰乱,多亏贤相狄仁杰周旋,垂亡的唐室才得以挽救。然而,现在的狄公在哪里呢?由于这次上书言锋口利,那些敌对派就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虎牙’。王太后览表后,见把自己比做武则天,当即大怒,自此深恨‘五虎’,并决计虎口拔牙。这样掺杂着个人感情成份在内,处理起事情来,难免不出错。果然,锦衣卫马吉翔暗下密旨,把金堡逮捕起来,瞒着皇上,在一座古庙设立刑案,竟将金堡的大腿折断,必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此事暴露后,朝野上下皆无比义愤,纷纷上书进言,想方设法营救金堡。原农民领袖高必正闻知此事后,和党守素、李元胤三位将领联袂入朝,合辞为请。王太后脸色沉沉的说:“诸位爱卿不要以为那个叫金堡的人是什么好人,我大明圣朝若用这般好人,岂不误国殃民了?不知各位爱卿意以为如何呀?”高必正等人见此,只好愤愤离去。最后,迫于舆论压力,金堡虽然免于一死,但流落至桂林,养好伤后,落发当了和尚。不久,金堡的死党袁彭年母亲去逝,忍住悲丧的他,仍然坚持上朝。王太后得知后,不但不予以表彰,反高兴找到报复的理由,于是借此机宣敕问道:“母亲死了,做儿子的不守孝道,这是哪朝的祖训呀?”袁彭年听此,只好避位服孝,就此被赶出朝廷。
明永历五年(辛卯,公元1651年)四月,王太后死于田州,被追谥为‘孝正庄翼敦仁端惠天圣皇太后’。同年五月,葬于南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