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医生罕用的“血分圣药”鸡血藤

 爱中医2 2019-02-16
古代医生罕用的“血分圣药”鸡血藤
原创: 半夏秋时 昌平传统中医工作室 昨天
古代医生罕用的“血分圣药”鸡血藤

 

鸡血藤入药时间较晚,至清代方见记载。散览本草,其始载于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是书载:“产猛缅,去云南昆明计程一月有余,乃藤汁也,土人取其汁,如割漆然,滤之殷红,似鸡血,作胶最良。近日云南省亦产,其藤长亘蔓地上或山崖,一茎长数十里,土人得之,以刀斫断,则汁出如血,每得一茎,可得汁数升。彼处有店市之,价亦不贵,干者极似山羊血,取药少许,投入滚汤中,有一线如鸡血走散者真。”对鸡血藤的产地、性状、基本鉴别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述。150多年后,张德裕所辑《本草正义》(1920年)载: “此药亦仅见于赵氏《纲目拾遗》。......鸡血藤胶,信为补血良药,乃以服驴皮胶法,用好酒蒸化服之,未及三四两,而暴崩如注,几于脱陷。......然后知此物温通之力甚猛,活血是其专长。”如是,古籍对该药记载以廖若晨星形容想必亦有所过,此言有据实不为虚耳。

 

文献较早记载的鸡血藤,特产于云南西南。鸡血藤以“鸡血藤膏”首载于《顺宁府志》(1725年),对其原植物考察早见于《顺宁杂著》(1759年)及《植物名实图考》(1848年),经考证,所载之“鸡血藤”认为其原植物是五味子科植物内南五味子、异型南五味子和中间近缘五味子,为鸡血藤的本草正品。《植物名实图考》中又载另一种昆明鸡血藤,近于豆科植物香花崖豆藤。由此可见,鸡血藤之起源应是基于凤庆鸡血藤膏的特殊功效。及至后世,豆科等具有红色树脂的植物作为其代用品,逐渐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实践中。现今《药典》则以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作为鸡血藤正品载入。2010版、2015版《药典》则另增“滇鸡血藤”条目。观鸡血藤本草历史,记述极少而脉络清晰,以道地药材而言,“滇鸡血藤”当为鸡血藤之货真价实正宗之品,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的正品鸡血藤实属鸠占鹊巢、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来居上者。如是我言,诚不欺人也。

 

鸡血藤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气味平和,其性和缓,即可活血又兼补血,具有“去瘀血,生新血”的功效,被称之为“血分之圣药”。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鸡血藤具有补血活血的活性。现代临床常用鸡血藤(单用或以鸡血藤为主组方)治疗各种原因(如放化疗、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全血象减少疾病。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李佩文前辈在治疗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患者中广泛应用鸡血藤,其复方有促进骨髓造血作用,对骨髓微环境有重建作用。现代研究也证实鸡血藤具有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细胞死亡、抑制细胞增殖等方式实现。同时,鸡血藤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细胞活性、加强自我监测能力的作用,对肿瘤细胞及时发现并消除,减少其增殖和扩散的可能。因此,鸡血藤对于放化疗后“虚劳”“血虚”“内伤发热”肿瘤患者确为不可多得的一味良药。

 

此外,鸡血藤尚有舒筋活络,调经止痛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痹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病症。周仲瑛前辈以鸡血藤配伍天仙藤取其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利水消肿之功。用于中风后遗症、高血压、心脏病因气血不调所致的浮肿以及手足麻木不仁,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此处提示,天仙藤具有肾毒性,长期使用能引起急性肾衰、慢性肾衰,慎用。临床实践鸡血藤常配伍海风藤、延胡索、威灵仙、地龙、乌梢蛇等品用于风湿痹症。调经止痛又被广泛用于妇科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失调等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