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万人涌进故宫看雪:论拍紫禁城,谁都比不上这个“宫里人”

 zdjphoto 2019-02-16

从狗年底盼到猪年初,“贫雪”的北京终于有了雪落下的声音。


昨天一大早,故宫的8万张门票就抢售一空,8万人挤进故宫拍雪景,就为了能在朋友圈里嘀一个“到紫禁城一游”卡。


▲ 月亮下的美人鱼 摄 视频转自公众号共青团中央


故宫博物院的官微昨天也成了“重灾地”,每隔两小时一条雪景图都不能满足全国人民的催促,照片一发点击量瞬间10万加。


官方图一晒出,8万名观众低头看看自己的相机,默默地留下眼泪。论拍故宫,还真是没几个人能比过这个“宫里人”。


一下雪,故宫就成了紫禁城  图片来自微博@故宫博物院

故宫初雪 图片来自微博@故宫博物院

故宫初雪 图片来自微博@故宫博物院


还记得上一次北京初雪,

雪才刚落观众就在微博留言求雪景图,

一年又一年,

盼雪早已成了大家的期待,

捕捉雪落下的声音,

也成了“宫里人”张林的御赐使命。


故宫御用摄影师张林目前为止最满意的一张照片,摄于2015年的冬天



摄影:张林


2015年的冬天,故宫的御用摄影师张林和王琎凭着“宫里人”的特殊身份,提前借了钥匙进宫,赶在扫雪工人们出工之前,拍下了“白雪镶红墙”的美景。


几年过去,那一刻的震撼还刻在张林的心中。


只有我们两个摄影师站在太和门下面,看见银装素裹的太和殿广场,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在阳光的照耀下非常美,简直动人心魄。”  


摄影:张林 图片来自微博@故宫博物院


想起《我在故宫修文物》里,

修复师纪东歌在太和殿广场上骑自行车,

享受着100年前溥仪才有的特权。

而张林看到的美景,

可能连溥仪都没看过。

作为一名“宫里人”,

他优哉游哉地享受着“专属福利”。


《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纪东歌在太和殿广场上骑车。末代皇帝会在晴天的故宫骑车,可不一定会在大雪清扫玩之前出门,毕竟滑倒了可就不好了。


2015年的雪中紫禁城图片发布后,在微信上的阅读量超过了65万。


能力出众、成绩傲人,粉丝们追着他表达着羡慕嫉妒之情,但没几个人知道他的“进宫”可是花费了好大一番功夫,难度系数绝不亚于旧时的状元选举。


坊间流传,2014年故宫的招聘考试包下了北京林业大学的一整栋楼,报考人数接近两万人。虽然是最高学府北大的考古专业研究生,他丝毫也没沾到学历的光,一层层考试、面试,用了大半年时间才“选秀”成功。


“拿到故宫的工作证,走进红墙的第一感觉是有点不真实,居然真的'进宫'了。”


张林“进宫”


可“进宫”后,

考古专业毕业的他,

却被分配到了新媒体部,

考古人变身新媒体小编,

张林非但没有不适应,

还做得非常得心应手,

没事儿的时候拍几张照片发到官博上,

一不小心还成了有26万粉丝的小网红。

微博常驻的热门话题,

#爱上故宫的摄影师#

指的正是这位号称柳叶氚的“宫里人”

——张林。


故宫御用摄影师——张林   图片来源:悦读


紫禁城岁时 摄影:张林


 一枝疏影动檐间,探得春分至。   摄影:张林 


偌大的故宫,他兜兜转转,总能捕捉到不同的美景。“像梨花、杏花、海棠和玉兰这些常见的,我都拍过了。”


张林的脑子里就像是有一张故宫花卉地图,慈宁花园里有丁香、文华门前有海棠、承乾宫里是梨花,办公室墙后有一株杏树……哪儿有什么花,什么时候什么花开,他全都知道。


不光拍花,他还把脑中的花卉地图搬到了故宫的微信、微博上,开设“故宫赏花地图”专题,让游客们“按图索花”。


微故宫出品的《寻花图》


早春杏花、玉兰和榆叶梅;

仲春梨花、海棠和丁香;

暮春芍药、凌霄和牡丹;

夏至,萱草、蜀葵和睡莲;

张林的照片再配上隽永的诗词,

让花开时节的故宫官微出尽了风头。


海棠


梨花


腊梅


张林拍的照片火了以后,有粉丝在微博下面留言,“为什么都是拍故宫,我就拍不成这样的”?


为什么张林拍的故宫与众不同?要知道,在“进宫”之前,张林可是考古圈内小有名气的文物摄影师,全国96个一级博物馆,基本上都被他拍过。


张林拍摄的泡在蒸馏水中的织物,这张照片之后,张林开始将拍摄博物馆列为自己的长期项目,“把文物拍得漂亮”是他的目标。


 摄影:张林    图片均收录在张林的博物馆摄影作品集《馆记》中


但即便是有着7年摄龄的“老司机”,刚“进宫”那会儿他也没少被批评。


加入新媒体部之初,为了多拍“大片”给故宫吸粉,花粉过敏的他戴着口罩一把鼻涕一把泪地与各种花亲密接触。冬拍雪夏拍花,寒冬酷暑都抱着相机跟几万个游客抢位置。


照片提交上去,负责人郭珽拿着看了半天表扬他:“花儿确实拍的漂亮,”然而停了一秒后吐出了七个字,“但缺少故宫元素。


张林拍摄的牡丹花,虽然拍出了娇艳欲滴的含苞待放感,但就是体现不出这是长在御花园里的牡丹。图片来自故宫官网


这可愁坏了张林,毕竟在故宫这样的高墙深院,不是所有的美景都自带故宫特质。


“比如海棠树那么高,我正常的镜头一举,背景是蓝天白云,衬着红花很好看。但是看不出来这是在哪儿拍的,衬不到屋檐或是宫墙,没有故宫元素就体现不出这里是故宫。


拍摄角度难找,新的拍摄角度更难找。因为早已深知每一个角落的最美视角,拍了4年故宫的张林总是发现,怎么拍的这些照片总是跟去年拍的有些像。“ 视角什么的已经有一些惯性,再美的东西,拍多了就觉得到了一个瓶颈。”


今年9月张林拍摄的照片,选取了和2015年雪景图一样的视角。图片来自微博@故宫博物院


深宫里呆久了,人总免不了会变得安于现状,好在张林年轻,耐不住寂寞总想折腾出点新意。


换设备、查资料、问前辈……可算找到了些不同的拍摄视角。“原来就是站在一棵树下拍,今年我试着从这棵树越过去拍另一棵树,制造一个前后景交错的感觉,找一些不一样的视角。”


用长焦镜头,把硬杏当做前景,将焦点对准屋檐上的仙人骑凤和小脊兽。


穿过一个宫门去拍宫内的雪景,散落的雪花乱入镜头,营造出光斑一样的梦幻感。图片来自微博@故宫博物院


借用水产生的镜面效果创作出了“镜天”系列作品


也不再局限于静态的图片,

以视频的形式记录扑簌簌的夏日落花,

雨中的残红、

暮秋的落叶、

冬日的飘雪、

……


绝对没有摇树的落花景


原本束缚他施展“武艺”的游客,

也被框进了画面,

“故”宫遇上新人,

就像故宫博物院长单霁翔说的那样:

新与故,才能共同创造出永恒。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摄影:张林  图片来自微博@柳叶氘


因为张林的照片,“微故宫”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好奇故宫的这个年轻团体。2017年12月2日,这群年轻人终于做了一次正式的自我介绍。


故宫博物院寿康宫南边的小院落里,资料信息部的办公室里却没有丝毫悠闲,电话沟通与键盘鼠标的敲击声此起彼伏。我们,故宫博物院新媒体团队,在这里办公。


这个由80后、90后组成的故宫新媒体团队,在深宫里“飞快”地工作,担当着故宫与外界交流的桥梁。


因为他们,高高在上的故宫变得越来越亲民,年近600岁的紫禁城越活越年轻,甚至在表情包界都占领了一席地位。这年头,像故宫这样有“背景”还这么努力的,已经不多了。


没有考核指标,但粉丝量从来不掉;每天下午五点准时下班,却做出“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超十亿”的成绩;拿着比其他新媒体从业者低好多的工资,依然每天优哉游哉地骑自行车上下班。


收入不高,那你们凭借什么支撑?


张林的答案很简单:“靠情怀。


故宫新媒体部,站在最前面的男生是张林


因为情怀,他选择在最好的年纪扎进深宫;

因为情怀,他拿起相机记录下故宫的阴晴雨雪;

因为情怀,他想借助照片让更多的人“爱上这座城”。


图片来自微博@故宫博物院

图片来自微博@故宫博物院

图片来自微博@故宫博物院

图片来自微博@故宫博物院


身为“宫里人”,张林常驻在风景处,为无法亲眼见证故宫四季岁时的我们挖掘故宫的美景;


身为“宫外人”,透过这些“风花雪月”的美图,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故宫博物馆身份以外的美好,感受到“美”的那一刻,也正是我们“爱上故宫”的开始。


现在,张林的照片成了故宫最好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他的照片走进故宫,昨天北京刚一下雪,故宫的8万张门票秒售完。现在要想去赏雪,网速快的话可能还能抢到大后天的票。


2019年2月1日,故宫初雪 图片来源微博@故宫博物院


故宫的门票成了紧俏的“奢侈品”,张林却还不满足,对于他来说,吸引更多的游客并不是他的最终目标。


因为在游客的眼中,故宫还仅是一个旅游景点,一座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木质结构宫殿型建筑。“他们往往忽视了故宫的另一个最主要的属性——博物馆。”


张林想做的,正是让大家在提到故宫的时候,都能再多说三个字——博物院。


  公元1925年10月10日,这一天,神武门的门洞上悬挂上了一块匾额:故宫博物院。《上新了 故宫》截图,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走进故宫博物院。


本科时候,张林稀里糊涂地被调剂到了博物馆学专业,后来因为偶然拍了一张漂亮的文物照片,开始疯狂地爱上考古这一行。


去年“D&G辱华事件”闹的沸沸扬扬,故宫博物院微博晒出9张文物筷子图,用最优雅的方式给出了最霸气的回应。



有近40万的网友给这条微博点赞,点赞最高的50条评论里,有一半多在感慨文物之美,甚至有网友用树脂和木头亲手做了筷子,那两天进宫看筷子的游客都多了不少。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文物、感受历史,张林两年前的愿望正在被他们实现着:


“我希望能用‘风花雪月’的美图,在第一时间吸引住大家,让大家慢慢去关注故宫的其他信息,最终爱上的是‘故宫博物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