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墓出土“诡异”的塔式盖罐,这件文物上面还雕着一只黑猴!

 历史解密坊 2019-02-16

1972年的一天,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新村的一座唐代古墓中,出土了一件塔式盖罐。这件塔式盖罐不仅造型十分“诡异”,而且还自带三个难解之谜。这件塔式盖罐到底“诡异”在哪里?又有着怎样的谜团呢?就让小编带您来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这件塔式盖罐全名叫唐代黄堡窑黑釉塔式盖罐。当时,村民在挖红薯窑时偶然发现了一座唐墓。等文物专家赶到现场时,唐墓已经被村民们“扫荡”过了。后经考古专家考证,这是一座典型的唐代砖室墓,幸亏墓室的穹隆顶已经塌陷(塌陷处的文物保留了下来)专家在坍塌的墓土砖墙之下,仍然出土了三彩执壶、白瓷碗、黑釉灯盏等器物。随后,在专家的宣传之下,被村民们取走的文物,也被他们给送回来了,在众多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这件被称为国之瑰宝的黑釉塔式盖罐。

这件黑釉塔式盖罐高51.5厘米,全器由罐盖,罐身和底座三部分组成。通体施有黑色釉彩,虽然历经2000多年,但釉彩仍如黑金一般发亮。而黑釉塔式盖罐造型极其精美复杂,简直达到了食人眼花缭乱的程度。这样一个精美绝伦的盖罐,却给人们带来了三个难解之谜。

第一个谜题,盖罐里装的是什么?许多人都认为,按照我国古代的风俗,装的应该是死者的骨灰。可在唐代,除了和尚,百姓死后一般都不进行火葬。因此唐时的古墓里,以往出土的这种类似的盖罐,都是陪葬用的一种冥器——魂罐。

那是不是可以推定,这件盖罐里本来就什么也没装?也不是。据村民回忆,这件盖罐出土时里面确实有东西,只是考古人员没有在场,当地的村民擅自对它进行了清洗。

我们再做推断,它里面装的是骨灰,那能不能墓主人是个和尚呢?答案又是否定的,根据考古发现,墓主人只是个普通人。因为村民当时的一个错误举动,这件盖罐里装的是什么,可能永远也无法知道了。

第二个谜题,这个盖罐的形状为何如此奇怪?咱们从上往下,简单地说:罐盖模拟七重相轮,自上而下,一层比一层大。在顶端有一个用捏塑手法制作的垂足坐猴。罐身为小口,丰肩,鼓腹。下腹采取斜收的手法,还堆贴了12瓣莲瓣承托。底座更加复杂,为一个方亭式建筑,下面还有一个八边形的台基。方亭四面各有一尊坐佛,四角各有一只瑞鸟。方亭的四面各有一个腰圆形的壁龛,里面分别贴一个兽首。方亭下方四角还分别有一个负重力士。

今天,我们只能判断这些佛像,力士,瑞鸟,兽首和莲瓣等都与佛教有关,这也符合当时佛教在唐代已经达到了最盛期的特点。而且,我们也承认唐朝时整个社会都有厚葬的风气,但问题是,仅仅作为一件陪葬的冥器,墓主人又不是重要的王孙贵族,做得如此精细复杂,总让人感觉理由不很充分。那么真实的原因是什么?依然没有答案。

第三个谜题,来自罐盖顶端的那只小猴。小猴曲着腿,直身坐在塔顶上。右前肢抚着膝部,左前肢搭在额头上,头微微前倾,呈现一种凝神眺望的样子。

小猴造型逼真,十分可爱。为什么要在冥器上塑一个这样的小猴,有人曾联想到佛教的《佛本生故事》,里面记载的小猴智斗鳄鱼的故事,也有人说它是源自印度神话里的神猴哈奴曼。

可您别忘了,这是在一个有着深厚文化背景的中国的土地上。把这样一个小猴,放在这样一个严肃的场景里,总觉得很不搭。这也就自然而然地让人们怀疑起这只小猴的目的和意义了。可目前我们拥有的答案仍然是:无解。

谜题自然要留给考古人员去解答吧,让我们更兴奋的是,这件盖罐经过考证,是出自宋代名窑之一耀州窑。耀州窑始于唐代,盛于宋代,终于元代,而流传下来的每一件瓷器都是绝世精品,它的精美,它的神秘,永远值得人们去赞叹和感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