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浅予,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院教授。擅人物、花鸟、插图、速写等。曾为茅盾小说《子夜》、老舍剧本《茶馆》等书插图,出版个人画集多种。 创作长篇漫画《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组画《天堂记》等,著有《画馀记画》和《十年恶梦录》 。 叶浅予在自己的从艺生涯中十分看重速写。1935年,他开始画速写,从那时起速写本从不离身。他认为艺术实践是锻炼造型能力的根本途径。1935——1937两年的速写实践让他总结出“目识、心记、臆测”这一造型规律,这也是他中国画创作的方法来源。不仅如此,速写在他看来后来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创作形式。1944年他画的《战时重庆》就是一幅具有写实意义的“速写型”漫画,那是对现实的真实记录。 1943年他在印度旅行数月,被印度妇女的舞姿深深吸引,后来为人们熟知的叶浅予的一系列中国画舞蹈人物就是以那一时期的大量速写手稿为基础创作的。1953年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和1959年的《北平和平解放》也都是收集了大量生活场景的素材才完成的大型主题性绘画创作。对于速写,叶浅予可谓是经验丰富,他总结出了一套“临摹、写生、创作”的教学体系,可谓是影响深远。他的速写大多是铅笔创作,后期也用水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线造型、线条十分精简,注重动态,注重人体的比例关系。1954年叶浅予在他撰写的册子《怎样画速写》中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关于速写的各种问题,他特别看重观察分析对象。争取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 印度之行 这一系列作品是1943年叶浅予游历印度时随时随地创作的写生速写。记录了印度街头的风土人情。 ![]() ![]() ![]() 民族舞蹈 在叶浅予先生的众多作品中,民族舞蹈系列的中国画可以说是备受瞩目,流传甚广。而这批作品都是以一幅幅的速写写生和速写默写为基础的。 ![]() ![]() ![]() ![]() ![]() ![]() ![]() ![]() ![]() ![]() ![]() ![]() ![]() 民俗风情 这一系列速写散见于叶浅予的各类画集、讲义集,不成体系也没有统一的主题。小编姑且将其放在一起以供读者欣赏。 ![]() ▲《北京农民》1948 ![]() ▲《广西山水》1942—1946 ![]() ▲《苗族女孩》1942—1946 ![]() ▲《北碚木器》1942—1946 ![]() ▲《侗族姑娘们》1942—1946 ![]() ▲《黑小孩》1942—1946 ![]() ▲喀什农民 ![]() ▲快乐的罗索 ![]() ▲兰州雁滩假日 ![]() ▲乐师哈生姆 ![]() ▲齐白石素描像 ![]() ▲收割 ![]() ▲乐者 ![]() ▲乌鲁木齐瓜市 ▲呼和浩特晚会 图文编辑:留岁 |
|
来自: 公司总裁 > 《素描/速写/写生/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