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中山路的起点 有一幢不是特别起眼的“德式豪宅” 红砖红瓦藏在绿荫之中 每天无数人从这儿经过 却很少有人驻足停留走进来 但你知道吗? 它真真是一幢有故事的老房子 它的前身—青岛国际俱乐部 曾是 上世纪商人、政客、军官等上层人士的社交场所 百年岁月的沉淀 让这栋老建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推开门的一瞬间 仿佛乘上了时光穿梭机 一下子回到了100多年前的青岛 这栋老建筑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与故事? 今天就来一探究竟! (文末有福利!) 中山路壹号这栋老建筑,距今已有109年的历史,门口有一棵紫藤树,和这个俱乐部同岁,也已经109岁了。 1910年,德国职业设计师罗克格按照德国青年派风格设计了青岛国际俱乐部,也就是现在中山路壹号的前身。但有资料显示,这个地方在1904 年就已经被选定为俱乐部的建造地址。 一进门看到的吧台,宽四米,长七米,是根据原来的样子修复的,现在坐在这里喝咖啡,仿佛还能看见感受到当时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 吧台的右边是原来的演艺厅,现在已经改造成了西餐厅。 后边的壁炉是整个建筑保存最好的区域。 壁炉的建造师是维博先生,几年前他的孙子小维博先生来过,看了壁炉以后非常激动,他没想到祖父留下的东西竟然还保存得这么好。 小维博先生讲了很多壁炉的故事:壁炉上面的鹰的图案,代表德国; 鹰的爪子代表级别的高低,这个图案上的鹰爪,代表当时最高级别;鹰旁边的蓝色图案,代表的是蓝色的海洋、海浪以及海洋中的资源。 ![]() ![]() 壁炉上端少了一块小瓷砖,中山路壹号还曾委托小维博先生去德国林茨找当时制作这个瓷砖的厂家,买下了瓷砖版权,计划今年去德国把瓷砖取回来。 二楼主要分两个区域,一个是书房。 另一个区域就是供当时上层人士们娱乐跳舞的一个场地。房间的地板都是有弹性的,地板下面有弹簧。 ![]() ![]() 中山路壹号可以说是命途多舛,1910年德国人设计建造青岛国际俱乐部,1922年被中国收回,1949年以后曾先后为“中苏友好会”和“青岛市科技协会”办公室。 直到2009年才开始着手修复这栋建筑。 修复的时候,有些内墙有损伤,就把墙板、墙裙一个个拿下来,编上号,内墙修复好了,再按照序号把它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 历时五年,修复如初。
现在的中山路壹号,正在逐渐揭开自己神秘的面纱,变成了一个集商业活动、文化沙龙、派对、餐饮等多元的空间。 中山路壹号见证了青岛的历史 承载了城市的许多回忆 如今也已然成为青岛的一张时尚和历史名片 |
|
来自: woshilaoniuba > 《青岛风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