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雅洛水我家乡

 萧瑟秋风d2co7v 2019-02-16

       春节为乡邻写对联,最喜欢写的一幅是:“家居洛水邙山畔、人在春风和气中。”其实,前半句的原句应该是“家居绿水青山畔”的。

       只因为,我的家乡,在洛水之畔。

       初冬的下午、惠风和畅、暖阳罩着我们一行数人,信步洛水桥上,开怀畅谈、好不惬意。

       洛水,从河洛的源头流来,蜿蜒着一段历史,流淌着一种文化,荡漾着万般风雅。

       孔老夫子感慨:“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远古人在竹管上钻孔制笛,吹奏出美妙的音符,绝对是风雅千古的奇妙发明。乐官用洛水畔的青青翠竹,吹出上古的风雅曼妙之声。

       一篇千古名篇《洛神赋》,将她的风雅仪态留在洛水畔,洛水之神,也成了后人追慕不已的风雅洛神。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朵开放在洛水之畔的千年爱情之花,陪着孔子于洛水之畔编纂而成的《诗经》,风雅成中国诗歌源头的涓涓清泉和淙淙小溪。

       曾记否,始皇帝洛水祭天,千古一帝居然也唱出“洛阳之水,其色苍苍”这风雅的《祠洛水歌》。
       奔流不息的洛水,簇涌着无边的风雅。

       曾记否,北魏时一位坐镇洛水之阳崇尚佛教的风雅女子,唱着“拾得杨花泪沾臆”的怅然,在洛水之畔建起了高耸入云的永宁寺塔。
       永宁寺塔,天堂、明堂、卢舍那大佛,让人震撼的高度,其实就是那个时代风雅的高度。
       流星一瞬的隋代,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东都洛阳的大规模兴建,洛阳牡丹的广泛栽培,成就了隋炀帝的风雅,更传承延续了洛阳的风雅。至于盛唐,洛水春潮带雨,云山千叠,澎湃着唐诗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风雅。
       两宋时代,洛水两岸的园林,和宋词一起瑰丽绽放,豪放与婉约、风雅着西京的风雅。

       洛水,就这样一路风雅,风雅成二里头的绿松石,风雅成尸乡沟的青铜器,风雅成蔡邕的《熹平石经》,风雅成嵇康的《广陵散》,风雅成丝路起点的汉唐雄风,风雅成客家南迁的根在河洛。
      洛水,风雅着一座城市;洛水,风雅着一种文化。
悠远大气,厚重而飘柔,宠辱不惊而气定神闲。风雅洛水我家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