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疾病的传变过程,历代医家在各自的著作中,都有很详细的论述。尽管各自论述的都非常细致入微,但都是秉承着《黄帝内经》中论述脏腑间五行生克制化的传变规律。这个规律在中医学中,起到的是一个纲领性的作用。 疾病的传变,多数都按照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先传到患病之脏所克制的脏中。如心脏有病先有心痛的症状;如果心脏病不愈,大约过一天的时间,病就传到肺脏中,这是心火亢盛克制金的缘故,所以会产生咳嗽的症状;如果肺脏的病不愈,大约过三天时间,病就传到肝脏中,这是金气亢盛克制木的缘故,所以产生胁肋胀满疼痛的症状;肝病不愈,大约过五天时间,病就传到脾脏中,这是木气亢盛克制土的缘故,所以产生腹部胀闷闭塞,大便不通,身体沉重等症状。如果再过三天还不痊愈,就会五脏都受到损伤而导致死亡。冬天多死于半夜,夏天多死于日中。 如果肺脏有病则会发生咳嗽气喘;如果不愈,三天时间,病就会传到肝脏,这是金气亢盛克制木所致,会出现胁肋胀满疼痛等症;病不愈,再过一日传到脾脏,这是木克土之故,脾主肌肉,所以会出现身体疼痛而沉重;病不愈,过五天左右传入胃中,使胃气不和,而出现脘腹部发闷发胀的症状;如果再经过十天左右仍不愈,就会导致死亡。冬天多日落时死亡,夏天多日出时死亡。 肝脏患病,则先出现头晕目眩,胁肋胀满疼痛等症。如果病不愈,三天左右病传到脾脏,这是木克土之故,所以会见到体重身痛的症状;病不愈,传至胃中,这是脏病传腑,因为脾胃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胃有病则见脘腹发胀;如果病不愈,经过三天会传入肾脏,这是土气亢盛克水的原因。肾脏有病会产生腰部脊背小腹疼痛,小腿发痠,再过三天仍不愈,则会死亡。冬天多在日落时死亡,夏天多在吃早餐时死亡。 脾脏患病,则身体沉重疼痛;脾病不愈,过一天左右传入胃中,胃有病则出现脘腹发胀。病不愈则传入肾脏,肾脏有病则出现小腹和腰脊部位疼痛,小腿发酸。病不愈,三天左右进入膀胱,膀胱病则脊背部筋骨疼痛,小便不通;十天左右仍不见好,就会导致死亡,冬天多在夜深人静时,夏天多在吃晚饭时死亡。 肾脏病则腰部腹部疼痛,小腿发痠。如不愈,三天左右进入膀胱,膀胱病则小便不通;病还不愈,三天左右,传入小肠,小肠病,会发生腹部胀满的症状。病仍不愈,三天左右传入心包,可见两胁发胀疼痛。再过三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多在天亮时死亡,夏天多在黄昏时死亡。 以上各种疾病按照一定的次序传变,但都指的是危重疾病,轻症则不能完全以此推论。了解这个规律,可协助判断疾病的发展阶段程度,对于死亡应期的判断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沈阳市周易研究会专家团队 梁栋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