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响 1914年11月,有志青年纷纷扛起枪杆子建功立业时,贝托尼·墨索里尼创办了《意大利人民报》,用他擅长操练的笔杆子战斗。作为一个社会主义者,墨索里尼在报纸上宣传的观点与他的同志们不同,他赞成参战,认为战争将为社会主义革命铺平道路,因此他被意大利社会党清除出队伍。然而,墨索里尼的论调在新生一代的知识分子中很受欢迎,他颇具感染力的文笔使他在同辈人中显现出“领袖气质”。 1915年5月,意大利终于向奥匈帝国宣战。一直鼓吹参战的墨索里尼却没有积极入伍,实际上,他更想坐在编辑室里指点江山。当年9月,他不得不被征召参军,那时他以为这会是一场加里波第式的速胜战争,所以尽管不太情愿还是乐观前往,哪知道意大利一脚踏进这潭沼泽拔不出来。 墨索里尼当兵的两年半时间中几乎没什么像样的作为。不过,成名之后他非常喜欢忆往昔峥嵘岁月,讲自己在世界大战中经历了多少危险,如何机智勇敢。1917年2月,墨索里尼操作的掷弹筒由于筒身太热不慎爆炸,几个人被炸死,他自己也身中四十多块碎片,不过都不在要害位置。这是墨索里尼最爱提及的一段经历,说是他“一生中最幸运的时刻”。他自称取弹片时大无畏地拒绝使用麻药,后来他的臣民也纷纷效法这种夸张修辞,有上千人说自己是抬墨索里尼去医院的人。 受伤后墨索里尼退伍回到《意大利人民报》,他的同事早已用大量篇幅报道过他的英勇事迹,把他称为加里波第的后继者。他已经开始谋划组织“从战壕里回来的人”形成一个政府。1919年3月,墨索里尼在米兰发起成立“战斗的法西斯”组织,两年后发展为法西斯党。 1923年,法西斯党官方出版社出版了墨索里尼的战争日记,这本书基本成为意大利学生人手一本的“红宝书”。日记中许多内容是编造的,但确实增加了墨索里尼的威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