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20考研进行时-第101天

 康泰wjr图书馆 2019-02-16

治风剂(三)


平息内风剂


羚角钩藤汤


【组成】羚角片 桑叶 川贝 鲜生地 双钩藤 滁菊花 茯神木 生白芍 生甘草 淡竹茹


【方歌】羚角钩藤菊花桑,地芍贝茹茯草襄,凉肝息风又养阴,肝热生风急煎尝。


【用法】水煎服。


【功用】凉肝息风,增液舒筋。


【主治】热盛动风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方义】

1.羚羊角咸寒,入肝经,善于凉肝息风;钩藤甘寒,入肝经,清热平肝,息风解痉。二药合用,相得益彰,清热凉肝,息风止痉之功益著,共为君药。


2.桑叶、菊花清热平肝,以加强凉肝息风之效,用为臣药。


3.风火相煽,最易耗阴劫液,故用鲜地黄凉血滋阴,白芍养阴泄热,柔肝舒筋,二药与甘草相伍,酸甘化阴,养阴增液,舒筋缓急,以加强息风解痉之力;邪热每多炼液为痰,故又以川贝母、鲜竹茹以清热化痰;热扰心神,以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为“清金平木”的体现,以上俱为佐药。甘草兼调和诸药,为使。


4.综观全方,以凉肝息风为主,配伍滋阴、化痰、安神之品,标本兼治,为凉肝息风法的代表方。


【加减应用】若邪热内闭,神昏谵语者,宜配合紫雪或安宫牛黄丸以清热开窍;抽搐甚者,可配合止痉散以加强息风止痉之效;使秘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泻热。本方清热凉血解毒之力不足,运用时酌加水牛角、丹皮等。


【注意事项】若温病后期,热势已衰,阴液大亏,虚风内动者,不宜应用。


镇肝息风汤


【组成】怀牛膝 生赭石 生龙骨 生牡蛎 生龟板 生杭芍 玄参 天冬 川楝子 生麦芽 茵陈 甘草


【方歌】镇肝息风芍天冬,玄参龟板赭茵从,龙牡麦芽膝草楝,肝阳上亢能奏功。


【用法】水煎服。


【功用】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主治】类中风。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


【方义】


1.怀牛膝归肝肾经,入血分,性善下行,故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君。


2.代赭石之质重沉降,镇肝降逆,合牛膝以引气血下行,急治其标;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益阴潜阳,镇肝息风,共为臣药。


3.玄参,天冬下走肾经,滋阴清热,合龟板、白芍滋水以涵木,滋阴以柔肝;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过用重镇之品,势必影响其条达之性,故又以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以遂其性,以上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生麦芽能和胃安中,以防金石、介壳类药物碍胃为使。


4.全方重用潜镇诸药,配伍滋阴、疏肝之品,共成标本兼治,而以治标为主的良方。方中茵陈,张锡纯谓“茵陈为青蒿之嫩者”。为此,后世医家有的改用青蒿,有的仍用茵陈。从该书“茵陈解”及有关医案分析,当以茵陈为是。


【加减应用】心中烦热甚者,加石膏、栀子以清热除烦;痰多者,加胆南星、竹沥水以清热化痰;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山茱萸以补肝肾;中风后遗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不能复原者,可加桃仁、红花、丹参、地龙等活血通络。


【注意事项】若属气虚血瘀之中风,则不宜使用本方。


真枪实练

(1)羚角钩藤汤的功用是(1994-45.)

A.凉肝息风,滋阴养血

B.清热凉肝,滋阴潜阳

C.凉肝息风,增液舒筋

D.清热凉肝,镇惊安神

E.平肝潜阳,息风止痉


(2)下列选项中,属于羚角钩藤汤主治症的有(2005-131.)

A.高热不退

B.手足抽擂

C.口眼歪针

D.半身不遂


(3)羚角钩藤汤中茯神木的作用是(2009-153.)

A.宁心 

B.平肝 

C.疏郁 

D.开窍


(4)属于羚角钩藤汤证临床特征的是(2011-102.)

A.皮肤蒸热

B.壮热烦渴

C.身热夜甚

D.高热惊厥


(5)桑叶、菊花同用的方剂是(2013-47.)

A.羚角钩藤汤

B.桑杏汤

C.清燥救肺汤

D.天麻钩藤饮


A.条达肝气

B.消食和胃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6)镇肝息风汤中少佐生麦芽的用意是(1992-113.)

(7)镇肝息风汤中少佐茵陈的用意是(1992-114.)


(8)镇肝息风汤中重用怀牛膝的主要用意(1996-46.)

A.补益肝肾

B.活血利尿

C.祛瘀通经

D.引血下行

E.以上都不是


(9)方药配伍中寓“清金制木”之义的是(1998-49.)

A.桑菊饮

B.泻白散

C.凉膈散

D.羚角钩藤汤

E.镇肝息风汤


(10)镇肝息风汤中少佐茵陈,意在(1998-50.)

A.清泻肝热

B疏解肝郁

C疏肝泄热

D.清热利湿

E.以上都不是


(11)镇肝息风汤中生麦芽的主要作用是(1999-49.)

A.消食和中

B.疏肝解郁

C.和中护胃

D.行气消食

E.以上都不是


(12)镇肝息风汤中少佐麦芽的主要用意是(2004-47.)

A.疏肝解都

B.疏肝和胃

C消食护胃

D.和中护胃

E.消食化积


(13)属于镇肝息风汤组成药物的是(2007-88.)

A.玄参、川楝子、天冬

B.鲜生地、川贝母、生白芍

C.高良姜、川楝子、小茴香

D.玄参、麦冬、丹参


(14)下列选项中,属于镇肝息风汤证病机要点的是(2011-158)

A.肝肾阴亏

B.风痰上扰

C.肝阳上亢

D.气血逆乱


(15)张锡纯在镇肝息风汤中配伍生麦芽的用意是(2012-52.)

A.疏达肝气

B.消食化积

C.健脾开胃

D.和胃调中


(16)张锡纯创制镇肝息风汤重用怀牛膝的用意是(2013-50.)

A.补益肝肾

B.活血利水

C.祛瘀通经

D.引血下行


(17)张锡纯在镇肝息风汤中少佐茵陈的主要用意是(2014-52)

A.清泄肝热

B.泄热疏肝

C.疏解肝郁

D.清热利湿


答案与解析

(1)C。


(2)AB。羚角钩藤汤主治热盛动风证,高热不退为热盛的表现,手足抽搐为动风的表现,两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则一般是因为中风所引起的。


(3)AB。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羚角钩藤汤中配伍茯神木的意义是否理解。方中配伍茯神木,意在平肝定掣、宁心安神。


(4)D。

(5)A。此题旨在考查羚角钩藤汤的组成。羚角钩藤汤为治风剂,其组成:羚角片、桑叶、川贝、鲜生地、双钩藤、滁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桑杏汤为治燥剂,其组成:桑叶、杏仁、象贝、香豉、桅皮、沙参、梨皮。清燥救肺场为治燥剂,其组成:桑叶、煅石膏、甘草、人参、胡麻仁、阿胶、麦门冬、杏仁、枇杷叶。天麻钩藤饮为治风剂,其组成: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芪、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纵观四个方剂组成惟有羚角钩藤汤含有桑叶、菊花。


(6)A。 

(7)A。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过用重镇(如代赭石、龙骨、牡蛎、龟板)之品,势必影响其条达之性,故镇肝息风汤中以菌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以遂其性。


(8)D。怀牛膝归肝肾经,入血分,性善下行,故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是方中君药。


(9)E。此题考查方剂的配伍意义。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玄参、天冬以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自能镇制肝木”。此即清金制木之义。另外值得提醒的是,D选项羚角钩藤汤也寓有此意,本题似有歧义。


(10)C。此题旨在考查镇肝息风汤中配伍茵陈的意义。


(11)B。此题旨在考查镇肝息风汤中配伍茵陈的意义。


(12)A。此题旨在考查镇肝风汤中配伍麦芽的意义。


(13)A。镇肝息风汤中玄参、天冬下走肾经,滋阴清热,合龟板、白芍滋水以涵木,滋阴以柔肝,并用川楝子疏肝理气,无高良姜、小茴香、生地、川贝,丹参等药。


(14)ACD。本方证以肝肾阴虚为本,阳亢化风、气血逆乱为标,本缓标急,当急则治标,以镇肝息风为主,佐以滋养肝肾为法。


(15)A。此题旨在考查治风剂。《医学衷中参西录》镇肝息风汤,具有镇肝息风,滋阴潜阳的功用,张锡纯自谓“麦芽为谷之萌芽,生用之亦将顺肝本之性,使不抑郁”(《医学衷中参西录·卷七》)


(16)D。此题旨在考查方剂的配伍应用。镇肝风汤配伍怀牛膝归肝肾经,入血分,行善下行,故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君。


(17)B。此题旨在镇肝息风汤的配伍应用。


编辑:青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